张立群:如何看待CPI“破2”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2012-08-20   作者:张娜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CPI同比下降1.8%,连续6个月呈现负增长,且降幅比6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PPI同比下降8.2%。降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为连续第8个月下降。
  7月份CPI和PPI双双创出年内新低,是否表明中国经济已经面临通缩危险?在市场需求增速降低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调控的“水龙头”宜松还是宜紧?就此话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将CPI“破2”作为经济偏冷的标志有失偏颇

  中国经济时报7月份CPI “破2”,有些报道将此作为经济偏冷的标志,据此认为经济困难加大。你怎么看?
  张立群:这些认识有失偏颇。首先CPI“破2”并不是首次出现。回顾我国过去一些年的CPI同比涨幅变化,不仅曾低于2%,甚至还出现过负值。其中2001年、2009年CPI月度同比涨幅都曾降到零以下。当前的CPI同比涨幅并不是历史最低。
    目前CPI只是涨幅回落,消费品价格绝对水平并没有下降,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开支对中低收入家庭压力仍然很大。从这个角度看,就更不应对CPI涨幅回落做过多负面评价。CPI涨幅持续回落,恰恰是2011年以来控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各项政策效果的集中表现。

  CPI涨幅回落势头将不断趋缓

  中国经济时报:CPI月度同比涨幅下降是否已经接近底部或触底?
  张立群:7月份以后,翘尾因素将逐步减少并消失,而新涨价因素可能有所增加。从食品价格看,美国今年遇到60年不遇的大旱,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减产;我国东北地区也出现玉米虫灾。这些都可能导致相关产品供给减少,进而使价格出现上涨。此外,猪粮价格比已经连续3个月在“保本点”以下,生猪生产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为了防止生猪存栏大幅度减少,防止未来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当前稳定猪肉价格越来越重要。这些都表明,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的势头将不断减缓。
  由于食品价格是影响CPI变化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涨幅变化将比较明显地影响CPI涨幅变化。此外,从促进节能减排、理顺价格关系的要求出发,电价、水价的改革必须加快推进,这些对价格水平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总体看,价格涨幅回落势头将不断趋缓。控制食品流通费用,稳定食品价格,稳定基本生活用品价格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CPI和PPI双降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结果

  中国经济时报7月份CPI在2%以内,是否意味着价格的实质回落?
  张立群:社会各界对CPI涨幅降低到2%以下的担心,主要是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担心。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集中表现。价格涨幅回落,表明市场供大于求,或者需求不足的问题在不断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对CPI涨幅回落背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必须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CPI涨幅变化,并不能全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因为决定CPI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而在工业和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食品和农产品价格变化,说明不了市场总供求关系的变化。既然决定经济增长水平、企业订单水平的主要是对工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因此,反映工业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指标,才能够反映市场总供求关系的变化。虽然CPI中包含工业消费品和部分服务价格水平变化,但起主导作用的是食品价格。因此,判断市场总供求关系变化,需要依靠其他指标。目前看,主要是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中国经济时报PPI超预期下滑说明了什么?
  张立群:7月份PPI同比涨幅为-2.9%,降幅继续加深。说明工业品供大于求的问题还在发展。对这一问题必须全面认识。应该看到,我国工业发展面对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阶段性重大变化。
  首先,外贸出口高增长期结束。2003—2007年,中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9.2%,国际金融危机以后,2008—2011年中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率降低为9.9%,今年1—7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仅为7.8%。展望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可以认为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率将明显降低。中国国内消费与投资也开始由高速增长转向较为平稳的增长。
  从消费方面看,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在持续快速扩张大约10年以后,开始进入相对平稳和成熟的发展阶段。汽车市场方面,2011年汽车销售额增长率由 2010年的 34.8%降低到14.6%,2012年1—7月份进一步降低到8.5%。考虑汽车使用环境、用车成本、汽车保有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可以大体判断中国汽车市场已开始进入相对平稳成熟的成长期,增速下降可能是阶段性变化的表现。
  房地产市场方面,1—7月份,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6%。既有短期政策调整的影响,也包含着阶段性的特征变化。经过10年左右的观察,社会各方面对投机、投资性的买房活动开始形成共识,认为其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是引起房地产市场不稳定,激发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原因,必须从制度建设上予以根治。目前已经开始进行房地产税试点工作,2012年试点范围将继续扩大,而且正在讨论加强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例如开征房产利得税等。随着这些制度的完善,预计投机、投资性的买房需求将被抑制,房地产市场将转由居住性需求主导,其稳定性也将明显增强,增长水平将有所降低。
  投资方面,随着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显现,预计其增速也将有所降低。在政府投资退出后将较快显现出来。
  
  不宜过度寄望于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特别是货币政策扩张

  中国经济时报:在市场需求增速降低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调控的“水龙头”宜松还是宜紧?
  张立群:市场需求增速降低,很重要的是中长期发展阶段特征变化的表现。如果过度寄希望于宏观经济政策扩张,特别是货币政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是不现实的。因为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方面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以上诸方面需求增长特征的改变,另一方面还可能带来政府债务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扩大,加剧经济风险。
  当前稳增长各项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4%,增速与上半年持平;7月份消费实际增长12.2%,增速较6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内需增速止降趋稳开始显现。尽管出口增速7月份较大幅度下滑,但价格涨幅回落为货币政策调整留出了更大空间,围绕稳需求、稳增长目标,货币政策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稳定内需诸项政策作用下,预计总需求增速将止降趋稳。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预计库存调整活动将结束,补充库存活动将开始。企业订单持续减少态势将发生改变。经济增速回落过程有望在三季度结束,全年经济增长率有望保持在7.5%左右。企业需要尽快适应市场环境和发展条件的变化,着眼长远,苦练内功,积极而充满信心地把握更长远、更辉煌的发展机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CPI破2 物价有见底反弹趋势 2012-08-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