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交所 8月16日发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
(征求意见稿)》,拟引导和推动上市公司建立持续、稳定、科学和透明的分红机制,促进资本市场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实现长期资金入市与现金分红之间的良性互动。此举是分红新政的又一举措,将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红水平,提高投资者回报。 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剑指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要求完善分红政策及其决策机制。这被舆论称为郭树清的“三把火”之一,意在促进市场由短期投机转向长期价值投资。证监会此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上市公司陆续披露“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或“现金分红有关事项征求投资者意见”。从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来看,现金分红的情况有所改善。A股市场2011年度共有1348家上市公司实现现金分红,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7.6%,提高了7.6个百分点;现金分红金额共3900.6亿元,比2010年增加28.99%;分红金额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为
25.8%,比2010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一些多年不分红的“铁公鸡”也纷纷“拔毛”。例如,前身为深发展的平安银行4年来首次分红,2012年中期拟每10股派发现金1元。 力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好事,可中小股东的顾虑依然存在。
8月16日,上证指数收盘下跌0.32%,2100点再次面临考验。表面看,价值投资尚未唱主角,投资者对现金分红的关注度不高。其实,股指没能受到《现金分红指引》的激励,是因为中小股东担心所获利益有限,现金分红的提高变成“面子工程”。 《现金分红指引》的核心之一是,对于高分红且红利收益率高的公司,上海证交所在涉及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市场准入情形时给予支持或“绿色通道”待遇。现金分红本该是上市公司对股东应有的回报,竟然要用再融资的“糖”来鼓励,根源在于A股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缺乏主动提高分红回报的意愿。分红新政旨在改变“轻回报”状况,可如果上市公司一边现金分红羞答答,一边再融资大张旗鼓,再融资的胃口明显大于现金分红,提走更多真金白银,中小股东只能是空欢喜一场。那样的话,现金分红变成了诱导监管部门及中小股东支持再融资的“糖”,得益的还是上市公司及其低成本持股的大股东。为再融资进行的现金分红,此前有过不少案例,被投资者称为
“上市公司赚钱不分红固然可耻,但为了再融资的分红更可怕。
” 现行政策聚焦于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缘于该比例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分红回报规划如同出自一个“娘胎”,多数上市公司提出“未来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实质上,大股东更热衷于把控流动性极强的未分配利润,现金分红很大程度上是满足监管要求。
“不低于30%”看似现金分红比例的下限,却可能在不少公司中成为应付监管的标准。这样的话,现金分红将变成上市公司的“面子工程”,现金分红推动价值投资形成的作用有限。 统计显示,沪市上市公司2011年股息率超过3%的公司有52家,其中14家公司的股息率超过5%。目前的一年期基准利率为3%,五大银行上浮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可见,多数上市公司股息率跑赢存款利率较为吃力。提高现金分红水平,有待上市公司进一步努力。倘若不从根本上树立回报意愿,只是把现金分红当作“面子工程”,将难逃投资者“用脚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