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英国央行货币政策会员会不出预料地宣布维持利率水平在0.5%和量化宽松(QE)规模在3750亿英镑不变。
金融危机至今,英国央行已启动四轮QE政策。第一轮是2009年3月初,为使英国经济早日走出衰退,英国央行开始实施规模空前的QE政策,截至2010年,已向市场注入2000亿英镑资金。这2000亿英镑巨资,绝大部分购买了英国国债。
从第一轮QE政策效果看,并不十分理想。应该承认,实施QE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市场信心恢复,减缓了英国经济衰退程度,缩短了衰退周期。不过,英国央行最关注的银行放贷和货币供应虽有增长,但仍属低水平。
英国央行数据显示,2010年1月份,英国金融机构对个人放贷净额增长20亿英镑,为2008年7月份以来的最大增幅,但当月抵押房贷申请获批数量比前一个月减少17%,降至此前8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当月的英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也是过去10年来最少的,远低于央行预期。此外,尽管英国经济2009年第四季度结束了长达18个月的衰退,但只微弱增长了0.3%。
第二轮QE政策是在2011年10月。在美欧债危机阴霾笼罩、全球经济面临“二次衰退”以及美联储在2011年9月议息会议上宣布推出“扭曲操作”的大背景下,英国央行于2011年10月6日宣布维持利率0.5%不变,同时决定于当年10月10日重启购买英国公债,增加债券购买规模750亿英镑,从而使得资产购买总额增至2750亿英镑,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减轻欧元区债务危机对英国带来的严重冲击。
第二轮QE政策推出伊始,股市大涨,国债收益率和英镑汇率应声下跌,市场信心短期内也得到了提振,似乎达到了设计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与增加出口的目的。
然而,英国的长期利率当时已处于极低水平,与此同时,英国当年9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飙升至5.2%,给第二轮QE政策带来极大不确定性。所引发的投资者对通货膨胀担忧,以及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第三轮QE政策是在今年2月。2月9日,英国央行决定,将现有资产购买项目的规模增加500亿英镑,其中绝大多数为英国政府债券。同时,维持现有基准利率水平不变。在上调资产购买规模后,英国央行的资产购买总额达到了3250亿英镑,比该国年度GDP的20%还要多。
之所以做出上述决定,主要是鉴于今年1月经济数据有所好转但经济增速依然相对疲软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无论是英国制造业还是服务行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均出现提升。但从总体经济基本面来看,依然十分薄弱。此次调高资产购买项目规模,目的就是压低长期借款成本,并鼓励企业发行新股和债券。
第四轮QE政策是在今年7月5日,英国央行决定维持0.5%的基准利率不变,国债采购项目额度增加500亿,至3750亿英镑。促使英国央行启动这一轮QE政策的主要原因源于今年上半年依然不振的英国经济。
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二季度GDP环比下滑0.7%,超出先前预期的下滑0.2%。制造业大幅下滑是导致二季度GDP表现逊于预期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英国6月异于往常的阴雨天气也拖累了GDP增长,尤其对旅游业、零售业与畜牧业影响深重。
英国央行又想借伦敦奥运会“东风”,寄希望英国经济能够
“转运”。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奥运会开幕前夕曾表示:“伦敦奥运会将在未来四年给英国经济带来130亿英镑的增收。”
英国央行近期在分析经济前景时,将伦敦奥运会列为利好因素,认为这一体育盛会将对英国第三季度经济有积极影响。同时,高盛也在最新出版的研究报告《奥运与2012年经济》中认为,伦敦奥运会将为英国低迷的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帮助英国摆脱衰退。报告预计,伦敦奥运会将带动英国的消费热潮,促使英国第三季度经济表现恢复强劲增长势头。
如果这些愿望和目标真能实现,也就实现了英国央行需通过QE政策的进一步努力才能达到的货币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