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7月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5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增速同比下降7.3%,环比仅增长0.2%。1—7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83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增速回落6.8%。 用电量持续显著下滑,折射出我国经济已经处于下行区间。不久前发布的7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虽然投资和消费保持稳定、通胀率也降到1.8%,但工业产出同比增长9.2%,出口同比增长仅1%,新增贷款降至10个月新低,这些现实让市场感到担心。 工业经济增长下行在实体经济的表现较为强烈。最为明显的是,煤炭、焦炭、钢铁等产品需求不足、库存增加、价格大幅下跌。由此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资源省份工业增长放缓、企业利润下降、铁路运输需求不足等。可以看到,今年1—7月工业用电增速仅为3.5%,去年同期则为11.8%,增幅收窄8.3个百分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重工业用电量2801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2.4%,而去年同期增长12.9%。 根据去年用电数据测算,工业用电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则有近200亿度的电力消费增量。这个数字超过一个中部省份一个月的电力消费总额。如果按照一度电可创造10元GDP估算,工业用电增速每回落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2000亿元的GDP流失。 要抵御经济增长下滑,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首先,从货币政策来看,随着CPI指数下跌,中国运用利率政策工具的空间在增大,降息和降准都可以继续。而且,我国7月外汇占款再现负增长
(7月末中国外汇占款余额较6月末减少38.2亿元),这无疑增加了降准的概率。 同时,应该释放货币信贷资金。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在当前“稳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央首次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具有明显的信号意义。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并不意味着再度启动信贷扩张。正如专家所言,时下各方推出的“稳增长”政策,需要的是盘活存量资金,而非倚靠增量的信贷。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稳增长”内生地要求各项金融创新的出台。按照这个逻辑就不难理解,为何旨在为城投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的资产支持票据,能够快速得到落实;而中小企业私募债、新三板及小贷公司等意在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工具,能够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其次,从财政政策来看,如果经济进一步下行,中国可以推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可以放松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动员地方政府参与投资,中央政府也可以亲自推动投资;再如加大减税力度。从贵州到上海等地方版“四万亿”政策频出,已经表明财政刺激经济力度将逐步加大。
最后,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令人担忧的是外贸数据的接连下滑。据海关统计,7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增速大幅回落。其中出口增长仅为1%,较6月的11.3%大幅下跌;进口增长4.7%,贸易顺差有所缩窄。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指出,现在是2009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最低的时期,要达到外贸增长10%的调控目标,下半年的压力将更大。从外贸领域发生的若干案例,也能感受到贸易的寒意。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最后一座自有工厂并迁至东南亚,堪称外资转移的标志性事件。总体而言,宏观经济数据、官方表态以及碎片化的案例均指向出口不容乐观,这将为“稳增长”添压。因此,出台提振出口、刺激国内市场发展的政策,对于加大力度“稳增长”特别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