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利率考验银行风险定价能力
2012-08-14   作者:王信川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利率调控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用好利率浮动定价权合理定价。这一表述,再次重申了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态度和方向。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必然趋势。1996年以来,央行一方面不断放松利率管制,另一方面着力完善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扩大市场化利率覆盖范围。通过渐进式的改革,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已经放开,央行利率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今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还调整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从近期市场情况来看,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已逐步显现。
  从存款定价情况来看,6月8日利率政策调整后,银行业机构的存款挂牌利率经过初步定价、逐步调整,最后趋于稳定,银行间存款挂牌利率初步形成了分层有序的定价格局,即大型商业银行短期存款利率普遍上浮,中型商业银行短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大部分地方法人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全部期限档次存款挂牌利率均为基准利率1.1倍。定价策略的变化,反映了各行存款期限、客户结构的特点,将对盈利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央行数据显示,随着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的调整,6月份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新发放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06%,明显低于3月份的7.61%。吸纳存款的成本不断增加,而贷款收益却在下降,净利差减少将成为银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成熟的标志,商业银行需做好准备,紧跟利率市场化发展的步伐。当前,各行要根据贷款利率调整后出现的浮动区间,认真测算其贷款利率的盈亏平衡点,合理确定自身贷款定价策略,并以此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利率定价机制。
  具体而言,在存款业务方面需要加快产品创新步伐,进一步盘活存款市场。一方面,要做好存款市场的拓展,争取市场份额,调整存款结构;另一方面,还需创新推出理财产品、代理基金、贵金属等业务,应对存款利率的浮动性。
  在贷款业务方面需要实行灵活的信贷政策,根据不同客户对象浮动利率,既要根据市场条件、行业政策等宏观形势主动调整利率水平,又要仔细审查客户的信用水平、发展潜力、综合实力等因素,实行多层次结构的信贷利率,还要对异地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行灵活的利率浮动政策。
  此外,还需加强利率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利率定价问题研究。随着中间业务的开发和信贷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利率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逐步提升利率风险定价的能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挂钩浮动利率保险是首选 2011-04-18
· 保本基金、浮动利率信托产品抢手 2011-02-21
· 发行浮动利率国债 政府融资又一选择 2009-04-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