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应注重降企业成本
2012-08-10   作者:孙立坚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孙立坚

  9日,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经济数据,CPI数据同比上涨1.8%,创两年半来新低,进入到1时代。结合相关数据,我们能解读出以下一些信息。
  首先,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同步发展,都处于周期下行的调整阶段。内外物价连续低迷正是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和市场消费动力缺乏的滞后反应,也是庞大的内外“救市”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真实写照。
  第二,市场缺乏活力,依然过度依赖政府的救市政策。无论是美联储的QE3还是欧洲央行对债券市场的注资行动,包括接下来中国政府是否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方向来进一步刺激疲软的经济,都已成为今天市场唯一的利好材料。尤其是,利空的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对政策期待达到顶峰。这两年来各国的救市政策没有带起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势头,反而使社会避险情绪日益浓重,“预防性储蓄”行为也不断显现,造成了实体经济部门投资消费不足,而金融和要素市场中短期债券价格飙升和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的格局,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本无法传导到实体经济部门,从而产生有效需求。
  第三,因为各国缺乏政策协调,导致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价格扭曲现象,而这种格局又会干扰世界经济共同走向繁荣的格局。比如,从中国情况来看,政府救市政策的降温直接反应在,对中西部和其他经济落后地区的影响要超过具有消费能力的城市,而缺乏整体消费能力的中国经济开始出现服务价格不断上升的局面,这也意味着我们某些方面的“结构调整”正在增加下游企业的经营负担。尤其在经济周期下行时,产品的利润空间很难打开,成本的控制和现金流的储备就决定了大多数企业的生存能力。为此,政策应围绕降低成本、克服周期下行对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影响这一目标展开,而不是在周期下行时急于去寻求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利润回升效果。
  总之,未来中国货币政策取向要为实现周期下行阶段企业经营成本下调的唯一目的来展开。如果降息和降准最终导致土地价格攀升、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或消费品价格高涨等增加商业经营成本的结果,那么,改为宽松的货币环境是万万不可取的,哪怕流动性的释放带来了股市暂时的繁荣,但它也是昙花一现,并不会在企业利润下滑格局中,产生带动企业投资和大众消费上扬的结果。相反,如果降息降准能够遏制海外资金进场套利(利差缩小的影响)和由此引起的大宗商品或农产品价格暴涨的行为(央行对资金走向的监督效果明显),能够让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化配置资源的能力,能够让优质企业(证监会退市机制产生效果)以最低的成本获取他们开展商业活动所需要的充足的流动性,那么,今天在价格低迷的环境中,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是值得的,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更为必要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还须多策并举 2012-08-09
· 欧洲央行或推扩张货币政策 意大利暂不需救助金 2012-08-06
· 央行:适时适度加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 2012-08-06
·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8月后CPI可能回升 2012-08-05
· 欧债顽疾难凭货币政策治愈 2012-08-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