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理财市场格局是“三个巨人”加“一个小矮人”。信托、银行理财、基金、券商资管各自占据一片江山,与前三家相比券商资管规模明显较小。 券商资管分为三类,分别是定向资产管理业务、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依据股票投资比例是否可超过20%,又分为非限定性和限定性。 券商资管起步较早。2003年,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确立了券商资管业务的合规性;2008年,证监会下发《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同年又下发《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 尽管起步较早,且监管环境较为宽松,但券商资管发展速度却很慢。由于发行规模小,券商资管在理财市场一直较为弱势。据统计,券商资管业务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度发行量分别为11款、7款和22款,其中2007年三季度股市暴跌之前有过一段繁荣期,但随后又陷入沉寂。2009年国内理财市场大发展为券商资管提供了契机,同时银监会加强对银行理财的整顿为券商资管提供了空间,发行量有所提升。2011年其发行量达到高峰,全年共发行108款。相比而言,与其同期产生的银行理财业务,2011年底的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元。 相比其他理财产品,券商资管具有其独特优势:一是可参与股市一、二级市场;二是投资比例限制较少,其中非限定性集合资管计划由合同约定,自由度更大。此外,券商本身在股市的专业优势也是券商资管的一大软实力。正因为如此,股市运行较好时,券商资管发行量也会增多。 然而,券商资管的劣势也很明显,表现最为突出的在于:首先,投资门槛较高。限定性产品的最低限额是5万元,非限定性产品的最低限额是10万元,这与银行理财的投资门槛相当,但是从产品安全性和客户认同度而言,券商资管又远不及银行理财。基金的投资门槛为1000元,大大低于券商资管。 其次,流动性较差。券商资管产品成立之后有一个封闭期,长则1年,短则3个月,封闭期过后定期开放,客户如果赎回,资金到账时间大约需要5天至7天。相对而言,开放式基金随时可申购,封闭式基金可在二级市场转让,流动性优于券商资管;银行理财有大量的短期限品种,可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 最后,销售渠道较弱。尽管券商也有营业厅,但销售人员、渠道网点和客户群的规模远小于商业银行,因此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需依赖商业银行。 除此之外,近年来券商资管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券商对资管业务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同于商业银行,揽储压力迫使银行必须发展理财业务,而对于券商而言资管只是三大业务之一,经纪和投行业务更重于资管业务,因此券商在资管业务内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资源配备等方面落后于其他两大业务。 近期,证监会已将券商资管新政提上日程,诸多制约券商资管发展的制度性因素都有可能被纳入改革的范畴,包括将资管产品发行方式由目前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提高发行效率、扩大不同类型资管项目的投资范围等。 尽管这些新政尚处于酝酿期,但是业内机构对其期望较高,部分券商暂停了资管项目申报,以等待新政出台,导致6、7月份券商资管项目发行量减少。相信随着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券商资管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