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市场盛传北京将试点取消预售制度,且当晚将正式出台相关政策。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股市表现首当其冲,截至收盘,以4.53%的跌幅领挫,地产股成为重灾区。 当日下午,各类媒体关于取消预售制的消息沸沸扬扬,有求证的,有质疑的,有拍手称快的,有痛骂的……及至当日晚间,有媒体披露称住建部相关人士表示,此消息为谣言。那些担心取消预售制的人算是松了口气。 对此,笔者以为,午间的消息绝非空穴来风,而晚间的辟谣新闻不见得是真。在尚未得到真实的消息情况下,笔者的观点是,中国急需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理由如下: 一、商品房预售制已经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首先,商品房预售制度已成为房地产市场不规范的主要根源之一。该制度不仅导致房屋面积缩水、建筑设计变更、房屋质量缺陷等问题得不到解决,更为严重的是诱发了延期交房、抵押房再预售、预售房再抵押,最后甚至还会出现“携款潜逃”等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商品房预售制度降低了开发商的门槛,使得不具备开发实力的企业进入了市场,增加了开发商投资出问题的几率,银行和购房人被动的成为风险投资的牺牲品。 二、目前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已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首先,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制度创新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等方式均可补缺预售商品房筹资的功能; 其次,房地产开发商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具备了驾驭资金项目运作的能力,对预售商品房制度的依赖性已减弱。 三、目前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首先,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政府出台商品房预售制度,其目的是促进房地产开发的启动,令开发商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通过几年的发展来看,政府的目的已经达到; 其次,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已名存实亡。本轮调控以来,上市交易的商品房中,绝大多数是现房,对于购房者而言,有无商品房预售制度都是一样。 目前,在政府调控的影响下,受房产商资金压力加大令消费者担心买到烂尾楼、房产市场持续供大于求的因素影响,购房者绝大多数不会购买期房。 第三,以商品房为主导的房产市场格局已经出现改变。在本轮调控的诸多政策中,都明确规定,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这样,商品房所占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少,商品房开发商将越来越少,商品房价格涨与跌对社会的影响将越来越小,政府对商品房的关注程度将越来越低,中国房市将告别商品房时代。这样,为商品房而度身打造的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理应退出。
四、取消预售制将产生不利影响的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取消预售制会导致供应短缺的担心是多余的。有人担心,取消预售制会造成供应短缺,事实上,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一是房地产库存居高不下,市场供应绝不会因预售制取消而出现短缺,据统计,已经公布年报的75家房企,总库存市值达到了9048亿元,同比上涨幅度达到了44.3%,比2009年的库存4183亿元更是达到了2倍以上,而全行业的库存市值或已超过5万亿元;二是从战略层面来看,开发商拿到土地必然要进行开发,其开发规模及进度与是否实行预售没有必然联系。 其次,短期内如若取消预售制会造成供不应求引发房价暴涨的担心是多余的。有人担心,取消预售制会造成供不应求,从而引发房价暴涨,这个担心更是多余。一是如前所述,取消预售制绝不会导致供不应求,相反地,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民众的观望情绪,从而导致需求大幅降低,房价不仅不会暴涨反而会出现下跌;二是取消预售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将迫使开发商大幅降低其在售项目的售价,从而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五、当前,房地产调控处在异常关键时期,急需出台促进开发商理性定价的政策 当前,房地产调控处在异常关键时期,在“市场回暖、房价反弹”的声音纷纷见诸媒体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开始警觉起来,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国家相关部委的9次传出坚决不放松房地产调控的信号,温总理甚至发出“必须坚定不移做好调控工作,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的最强音。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 可从实践来看,由于高层及各部委传出的信号存在诸多不足:一是这些信号给民众带来的错觉是房地产调控目标已经退而求其次;二是这些信号没有能够改变民众担心房价反弹的心理预期;三是这些信号没能减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心理;四是这些信号没能减少地方政府救市冲动。 故此,仅靠高层及相关部委向市场传出“坚决不放松房地产调控”信号远远不能令房地产调控显效,房地产所引发的矛盾难以得到有效缓解。笔者以为,中国急需启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中国急需出台至少一项重磅政策。 而在限购政策为主的调控下,市场投机投资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可从实践来看,欲令调控显效,欲达切实防止房价反弹之功,仅靠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还是远远不够的,急需出台促进开发商理性定价的政策。而唯有取消商品房预售制,才能从根本上令开发商在失去对预售款的依赖,从而进行理性定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