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暴跌根源:周期规律战胜反周期力量
2012-08-07   作者:黄光锐(煤炭贸易行业人士)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近来,环渤海各港口动力煤市场出现均价10周连续下跌,其中有4周的单周跌幅在20元/吨以上。随着煤价连续深度调整,从北到南各路煤炭贸易商如临深渊,十年来一直“坐在家里点钞票”的鄂尔多斯煤老板们也破天荒地坐不住了。

  煤炭的生产过剩危机

  同任何成规模的经济现象一样,大幅下调的煤价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不过笔者还是试图用一个尽可能简洁明了的框架来加以解释。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的长周期、经济政策的反周期行为和供需两侧的外来触发因素这三条,乃是近期煤价大跌的关键所在,也是解读未来煤价走势与决策煤炭市场操作的紧要之处。
  作为大宗商品,动力煤价格取决于供需状况,这是表面的情况,在经济增速放缓、电力需求不足、煤炭价格下滑的背后,在一轮行市波动的背后,经济周期在起着作用。
  坦率地讲,经济周期从统计规律上看是客观存在的:自从1825年7月英国爆发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这种经济危机已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作为一个客观规律,只要不牵涉重大的结构性转变,“长周期”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不失为一个选项。
  然则,经济周期在很多时候也随着对“资本主义腐朽本质”的批判而被许多人忘了个干净。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应该说,在最初的十余年里,中国经济是在为过去的短缺落后补课;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特殊的转型阶段。因此,在持续发生重大结构性转变的中国经济中周期波动被掩盖了。但到了中国GDP规模扩张到了全球第二大之后,仍旧认为中国是个刀枪不入金刚不坏的经济体,可以对周期率产生免疫,那就非但是自大,而且是一种危险的盲目。
  看看从沿海港口到煤炭产区、从电厂仓库到车站码头堆积如山的存煤量,就应当意识到这是一场经典的生产过剩危机。再看看各地高企的住宅空置率和纷纷“检修”的钢厂高炉以及阴霾不散的欧债危机和低迷不振的美国经济,就会让人产生中国经济这一轮“长周期”是否已进入尾声的担忧,甚至让人担忧是危机首次降临中国的前奏。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的70%,其需求变化是比石油更为可靠的经济晴雨表。

  “黄金十年”透支长期经济潜力

  周期率一旦起作用,其效果是非常残酷的,只要看看1929年那次大危机的后果就知道了。不过,很多声音会说这样的观点是危言耸听,而且这些声音还会强调中国经济与典型的西方经济不同,中国在政府主导下能够实现持续高速增长。那么这种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可以打破周期率的魔咒呢?
  从人均GDP和购买力平价的角度看,似乎只有到了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之后,才值得讨论长周期是否结束的问题。然而长周期潜力的持续发挥,应以结构性矛盾被排除,货币财政税收等公共政策保持平衡为前提。如同物理学不提供永动机一样,经济学里也没有无限的长周期。明智的经济政策应当是未雨绸缪,通过建立公平合理并且奖励高效回报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促进增长,并在增长中以各种调控措施维护结构平衡,从而创造良性循环机制,使经济周期得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数十年一遇的“人口红利”、数百年一遇的城市化和可遇不可求的全球化三大有利因素的重合,在正常状况下,中国经济应当有长达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的战略机遇期,而不仅仅是“黄金十年”。
  然而,在“流动性盛宴”之下,十年来各级政府推出的经济政策许多是自相矛盾的。其中的大规模反周期行为从细节上看是极为“丰富”的,但观其大略,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1年至2008年,主要是房地产大干快上和房价地价疯狂上涨。这种只求短期利益不计长期后果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直接后果便是提前透支了长周期提供的经济增长空间。房价高涨的“黑洞效应”大大压缩了国内普通民众的可支配消费力,直接导致内需型经济难以启动。过去十年里,中国出了一大批房地产亿万富翁,大马路大广场及政府办公大楼也比比皆是,却居然没有出一个世界级的时装设计大师,没有出一个世界级的时尚品牌,没有出一个世界级的个人IT产品品牌,坐拥数以亿计人口的消费市场却只是跟在LV和苹果手机后面“追星”。
  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模式,人为地把一个非常理想的经济周期大幅缩短了,原本可以轻松地达到二三十年的长周期增长就这样被透支成了“黄金十年”。在北京奥运会的焰火落下之际,次贷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庆贺,而是出口市场急剧萎缩的忧虑。国内的增长周期被提前透支,欧美又不争气地提前趴下了,内需和出口一个迟迟上不了场一个却已明显减速,看来维持高增长的唯一选择就是扩大基建投资了。

  反周期政策扭曲价格信号

  2009年初“四万亿计划”的推出标志着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反周期经济政策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试图人为地把已被透支的经济周期强行拉长。
  在反周期刺激政策下,天量货币供应首先就反映到基础商品价格上。中国未能从劳动密集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技术密集的科技发展型转变,相反却走向了高能耗的资源密集型发展。而一转变直接导致煤炭、铁矿等资源类产品的价格大牛市。进入2010年,随着各地“保增长”项目雨后春笋般上马,钢材水泥等各类建材供不应求,社会用电量也跟着节节攀升。货币超发“高效率”地转递到了煤价上。即便在全球经济明显过热的2008年长江口标煤价也不过0.1元/公斤,在“四万亿刺激”启动后迅从低位向上突破0.1元大关,至此轮暴跌前甚至0.15元的高价也不罕见。
  反周期的“刺激计划”释放了扭曲的价格信号,一时间,不要中国人,甚至很多国外生产商也认为强行拉长经济周期是可以奏效的。在亢奋的气氛下,必和必拓总裁高瑞思公开预期中国钢产量将达到惊人的11亿吨。在国内这边,煤炭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完成投资1.25万亿元,接着在2011年又完成了4700亿人民币的投资。正是这些新增产能的巨量释放,造就了今天从渤海一直堆到南海的座座煤山。
  然而,如同物理世界无所不在的重力场一般,经济周期的客观规律是无法强行扭转的。“四万亿刺激”实行了不过两三年,严重的通胀威胁就迫使央行一再收紧银根,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也迫使基建扩张步伐不得不放缓,再加上一直“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的房地产市场,经济减速成为必然。就这样,一面是供应产能的集中上市,一面是有效需求的骤然收缩,“四万亿刺激计划”成了一个大泡沫,一下子地套牢了全球矿企,也套牢了众多财雄势大的煤老板和贸易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煤价下跌打开煤电改制空间 2012-07-27
· 煤价跌幅收窄现触底迹象 2012-07-26
· 煤价寻底趋势难改 2012-07-13
· 煤炭被天然气替代趋势不可逆转 旺季煤价不涨反跌 2012-07-12
· 煤价九连降 数省出手“干预” 煤价走势仍不明朗 2012-07-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