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这是一份专项规范市场关联者投资本公司股票交易的法规。 怎么看这项在发达资本市场早已具备,而在中国迟迟没有的法规呢?有一些常识恐怕是需要梳理的。 比如,有舆论把这项法规看成是证监会的救市政策之一,就不是很恰当。因为股市周期波动是天然的,不会因为引用一套专项交易的成熟制度就会改变原有的趋势。否则,早采取这项制度的国家,就不会有市场的自然波动了。 宏观看,意见稿出台,其最大的积极意义,是细化和规范中国关于上市公司股票的关联交易。这是上市公司员工投资本公司股票的正常化、阳光化和专业化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目前在中国,上市公司员工在二级市场上因交易而持本公司股票,并无原则性的法律性障碍。而从市场交易细节看,没有完全限制这一行为,与精确规定上市公司员工如何合法、合规在二级市场购买和持有股票,完全是两回事。就股票交易的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而言,即使上市公司普通员工,也有二级市场其他投资人不具备的信息优势。上市公司员工在二级市场购买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先天具备信息先得和信息充分的优势,很容易构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市场交易的不公平。 而根据目前意见稿所规范的“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细则,“员工持股计划”不仅受到各种投资比例、金额、期限和范围的约束,还将按照充分严格原则和程序进行信息披露,这可最大限度调整内部人和外部人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正常进行、阳光透明和极为专业操作的“员工持股计划”,向市场广泛传播了内部具有的信息先得、信息充分的优势,其中的基础数据常被市场分析人士用来分析上市公司的价值。 著名投资人彼得·林奇就在投资心得《战胜华尔街》里提到,自己是如何认真研究“员工持股计划”的。他所说的道理其实再普通不过,他认为没有人比公司员工更了解自己的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里进行的股票交易,最准确地反映公司员工对自己公司的判断。由此,规范化的“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对整个市场有着两种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首先,从市场交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看,“员工持股计划”所透露出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是最真实的,完全反映了基础利益关联人对自己公司的判断;市场其他投资人,完全可以根据“员工持股计划”获得和上市公司员工一样的信息。其次,对于监管内部人交易,这是成本低廉且有效的制度,凭借交易操作的正常化和交易信息的透明化,这要比监管层亲力亲为查处内部交易和违法账户直接得多。 至于“员工持股计划”对上市公司的积极意义,除了更好地让员工参与公司经营、分享公司成长外,还有一个更为积极的好处——就是“员工持股计划”步入正轨后,它能和股权激励、大股东战略收购等措施一起形成合力,成为由上市公司内部推动的市值管理手段。 所谓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在中国还很难是上市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因中国股市对内部人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认识不充分。一个公司上市了,它在市场上就经营着两种产品,一个是它实体经营的产品,一个就是它的股票。 这些都是它的财富,也是它带给市场的财富。一个上市公司,没有任何理由、也不可能去专注一点而忽视另一点。而中国的上市公司迟迟不能正视本公司的市值管理给公司、员工和投资人带来的利益,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市值管理需要进行多层次的、二级市场的关联交易。这方面中国的制度无疑是欠缺的。 比如控制人如何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高管的股权激励,我们的规定都是粗放的。早就存在的股权激励实施起来一直就不是那么顺利,尤其是碰到国有控股企业。这次有“员工持股计划”,它会不会遇到股权激励那样的障碍,恐怕不容易让人乐观。在中国大家都意识到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但比如——国有资产给员工带来财产性收入,能否像这个“意见稿”看上去那么美,真不好猜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