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专家咋成了托儿
2012-08-03   作者:侯文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发表声明称,该院在职、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文物鉴定等活动时,应获得故宫博物院的书面授权,否则属个人行为,后果由本人承担,故宫博物院对此不承担责任。
  近年来,随着文物市场的火爆和收藏热持续升温,以及央视《鉴宝》等文物鉴定节目的播出,一些过去不为人知的文物专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按理说,他们在文物鉴定活动中,应利用自己的考古知识,对文物作出实事求是的鉴定结论。然而,少数鉴宝专家竟然昧着良心,充当不法商人的御用工具。
  近期,典型的就有两起:一起是去年,商人、“古玩收藏家”谢根荣托人自制了“金缕玉衣”,找来5位文物鉴定专家,其中包括故宫博物院的一位原副院长。他们只简单看了一下就写了个文字说明书,给出24亿元的天价评估。谢某则用这份鉴定书骗取银行数亿元贷款。还有一起是去年年初,一套“汉代玉凳”经一名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鉴定拍出2.2亿元天价,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但时隔一年后,江苏邳州一赵姓老板承认玉凳为其组装制作。
  文物专家之所以热衷于搞文物鉴定“走穴”,主要是奔着巨额的鉴定费去的。以5名专家为假“金缕玉衣”鉴定为例,他们只是绕着展柜转了一圈,就轻易把几十万元鉴定费揣进了腰包。这种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当然,首先受损害的是专家自己。本来,人们以为,文物专家是具有丰富的文物鉴定知识、治学严谨、不为金钱所动的学者。可“金缕玉衣”和“汉代玉凳”的鉴定,却让专家的形象大打折扣。当然,文物专家打着所在单位的旗号在外面“走穴”,也给所在单位抹了黑。为此,故宫博物院不得不发表声明,以遏制本院文物专家随意到外面接“私活”,损害故宫声誉。
  同时,文物专家的胡乱鉴宝,也加剧了文物市场的乱象。“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有“收藏界深喉”之称的文化学者吴树在日前一场收藏论坛上如此表示。作为文物鉴定专家,本该为去伪存真、净化文物市场做贡献,现在却为了发不义之财公然作假,无疑会对本来就已混乱的文物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热衷于“走穴”的文物专家,不仅限于故宫博物院,各地博物馆同样存在。而作为故宫博物院或地方博物馆,也不能只停留在发声明、与他们划清界限上,还应加大管理和惩戒的力度。这无论对单位、专家或规范文物市场,都是必须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文物专家:中国流失文物不是他人的提款机 2009-02-25
· 文物专家:南海古沉船不少于2000艘 2007-06-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