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出要鼓励民间投资,推动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总理再次提出要认真落实非公经济“新36条”及其实施细则,并切实降低准入门槛,为民间资本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以便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领域,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稳增长
亟须稳定民间投资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8%,其中第二季度仅为7.6%,连续10个季度下降。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方面,从采购经理指数(PMI)等先行指标来看,7月份PMI仅为50.1,连续4个月下降,离衰退仅有一步之遥。尤其是生产指数的连续下降,表明工业产出仍然缺乏足够的活力,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仍然相当疲软。另一方面,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济在下半年稳定回升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民间资本是当前国民经济增长中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今年上半年,民间资本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比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5.4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14%,比今年第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民间资本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
另从工业产出情况来看,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但是,民间资本相对集中的行业,比如纺织、医药、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制造、食品饮料、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的工业增加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平均增长速度。
民间资本的投资效率和收益也远远高于国有企业。今年1~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5.9个百分点,三资企业下降10.9个百分点,而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同比却增长5.9和14.8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民间资本在资金使用和经营范围方面所面临的各种限制,民营企业的真实资产回报率应该更高。
民间投资
仍存在较多障碍
尽管民间资本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但是民间投资在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很低。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13.6%,在教育中占12.3%,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中占11.8%,在金融业中占9.6%,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占7.8%,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占6.6%,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中更是仅占5.9%。可见,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仍然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但这也表明扩大民间投资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在“新36条”中虽然明确规定民间资本可以进入法律未明令禁止的垄断行业,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准入门槛往往很高,国企注册资金只需1000万元,而民营企业注册资金则需要5000万元;国有企业可以进入80多个行业,外资可以进入60多个行业,而民间资本却只能进入40多个行业。
目前,我国民间投资进入所谓垄断行业的障碍主要仍然是体制性上的。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指出,尽管不存在法律障碍,制度问题仍是民间资本进入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有些垄断行业是寄附于自然垄断之上的过度行政性垄断,政企合一的管理机制使得部门垄断难以破除。由于部门利益和对非公经济的歧视等因素,有关部门往往对民间资本的进入设置有形或无形的附加或限制性条款。同时,准入审批条件模糊、程序繁琐、缺乏透明度使得民间资本面临看得见进不去的“玻璃门”障碍。垄断行业监管部门缺位与越位并存,竞争管制与歧视性待遇并存,也使得民间资本面临即使进入也可能不得不退出的不公平竞争的“弹簧门”障碍。
把支持民间资本
作为国家长期战略
通过竞争来优化配置资源并提高经营效率是市场经济的精髓和活力所在。因此,今后必须把放松管制,破除垄断,把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间投资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并作为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改革内容,而不应该仅仅当作遏制当前经济进一步下滑、稳定经济增长的一些临时性举措。
发展非公经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的发展是未来我国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竞争的方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一方面可以为民间资本投资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短期内也能增加投资需求,从而起到稳定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总之,民间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长期保持活力,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当把把支持民间资本作为一项国家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