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的得逞,实因新农合基金的篱笆扎得太松。篱笆扎紧了,野狗又怎么进得来? 新农合基金被称为农民的“救命钱”,然而骗子不会因此而发善心,他们总是会寻找漏洞以行诈骗。最近广西就查获一起跨省套骗新农合资金的案件。由广东“老板”开具虚假就医证明,“中间人”负责在广西等地寻找参合农民,农民直接参与报销得小头,“老板”则拿大头,就这样骗领资金额达140多万元。
骗子骗钱也容易,等待他们的是法律惩罚。然而掩卷沉思,骗子的得逞,实因新农合基金的篱笆扎得太松。篱笆扎紧了,野狗又怎么进得来?
新农合报销制度,试行跨省报销、简化报销手续,是为了方便农民兄弟在外就医。但不能因为方便,就让制度漏风。几个骗子就轻易击垮此前建立起来的报销制度,这只能说明制度本身的建设太过于急促简单,在设计上有欠科学。
我们当然看到,建立省一级新农合信息共享平台,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平台和沟通机制,是防骗的治本之举,有一个过程,也需要时间。但在这个全国性信息系统建立之前,也还是有相应的办法能够防范骗术的。
据称,新农合报销原是采取了与医院方确认治疗费用、定期公示报销农户信息、反复核查有嫌疑的报销户等多种监管方式的。只要报销机构与医院或相关机构核实,骗子就立马穿帮。这些办法在本省、本市之内也的确容易实现,涉及到外省市就有一个核实成本问题。在全国信息系统未建立前,这种核实的确需要花点时间和精力,但这是为实现公平公正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之所以被骗,原因就在于没有和医院或外省市相关机构去核实。
从这起套骗新农合基金案中我们发现,它还只是一种初级形态,还没有发现内鬼。设若医院环节有人参与,报销环节亦有人卷入,那么套骗还能否轻易发现?新农合报销制度不能不着眼于各种可能的情况,以设计得更加科学严密些。
值得指出的是,还应当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地方为了防骗,不接受跨省报销,有的甚至只接受本县、本市区域内就医报销。这不仅给农民群众治病带来极大不便,也涉嫌本土医疗机构对患者资源的垄断。
但愿这起套骗案,给新农合制度敲响警钟,有关机构应当借此检视制度的漏洞,既在严密性与科学性上做足文章,又在方便群众、保障权益上不减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