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不能松
2012-07-31   作者:杨亮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近期,一些城市首套房贷利率逐步放松,一些地方相继曝出楼市微调“新政”。部分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出现环比上涨苗头,部分购房者开始担心房价反弹。虽然中央各部委多次重申调控力度,但是地方政府的微调依然在频繁出现。7月24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赴16个省(市)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专项督查,再次释放调控不动摇的明确信号。
  从2011年以“国八条”为标志的本轮最严厉调控开始执行到现在,一直存在中央对楼市调控坚决执行与地方政府对调控微调的博弈。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20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流拍明显,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6525.98亿元,同比下降38%,缩水超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成为此轮地方政府在调控关键期仍动作频频的重要原因。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楼市情况变得日益复杂:如果现阶段放松调控,楼市泡沫势必卷土重来,我国经济将因此埋下重大隐患;而如果继续加大调控,将可能使诸多行业受到影响。因此,当务之急不是放松调控,而是要促使楼市实现“软着陆”。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尽管一线城市房价开始松动,但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同时一些未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二、三线城市购买需求仍然比较旺盛,调控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近期部分上市房企公布的2011年年报显现,当前房地产市场庞大的库存和高额负债并存。如何加快消化库存,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将是楼市调控面临的严峻考验。因此,在保证调控不放松的同时,审慎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来看,本轮楼市调控,核心是限购、限贷,重点是抑制投资投机需求。目前,市场上出现成交回暖、价格小幅走高等情况属于“结构性”变化,真正需警惕的依然是投机性购房。
  维系市场稳定,尤需增加供给。对拍出去的土地,要严控“批而不建”,促使开发商及时开工盖楼,尽快形成有效供给。对已盖好的房子,要严控“建而不售”,打击捂盘惜售,鼓励以价换量。对已经卖出去但长期空置的房子,要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出租、减少空置。由于城镇化加速,城市土地有限,楼市的长期整体供求关系偏紧。加大有效供给、抑制投资需求,二者不可偏废,都要长期坚持。
  楼市现在正处于新的博弈之中:一方面部分开发商认为楼市调控还将继续,调控可能是未来一个时期房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另一方面,一些开发商一再“造势”,传言调控政策软化,房价将回升,很多购房者听信其言而预期改变,并真实反映在楼市成交量上。因此,当前亟须稳定公众的预期,对“稳增长”就是“稳楼市”的传言及时予以澄清,并监督地方政府从严执行楼市调控政策,让公众对楼市调控有稳定、较长期的预期。
  现阶段正处于房地产调控关键期,推行后续新政、形成长效调控机制尤显迫切。虽然在投资、投机性泡沫被完全挤出市场之前,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但是必须尽快推出具有同样效力的替代政策,例如能有效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稳定税收来源的房产税政策,等等。此外,还必须注意到,各地区楼市回暖速度并不一致。例如,京沪深等一线城市已有明显迹象,而中西部地区则刚有迹象。因此,在未来的楼市调控中,也应分地区、差异化地进行调控。
  楼市的症结需要跳出楼市寻求解决之道。近年来,我国改革步伐逐渐进入深水区,利益复杂。在此大背景下,调控楼市成为对政府宏观调控“智慧”的一次考验。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以低水平、粗放式的城市化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与此同时,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念也将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摒弃土地财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是治本之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楼市调控“功夫在诗外” 2012-07-30
· 楼市调控要有新“弹药” 2012-07-30
· 上海自查楼市调控封堵限购擦边球 2012-07-28
· 楼市调控并非“基本靠吼” 2012-07-26
· 新一轮楼市调控引而待发 2012-07-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