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争论“钻石底”还是“暂时底”的当下,许多上市公司虚高的市值迅速缩水,一些产业资本不再满足于蜻蜓点水的增持,开始重金“抄底”。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二级市场股价的下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公司股东、高管参与增持。5月被净增持的上市公司共61家,6月增至65家,7月以来已达71家。南京中商、鄂武商的大股东甚至选择了高于市价要约收购的方式集权。此外,与有的公司股东增持、举牌个案不同的是,近来还浮现了产业资本重金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比如,惯于进行二级市场收购战的“茂业系”又火线出手买入大商股份。这表明随着股价下跌带来的投资价值出现,立足于产业发展、看好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产业资本开始行动了。 华星化工的再融资方案就是典型例子。伴随着上海华信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全额认购增发股,华星化工将被纳入华信石油旗下,华信石油为此付出了20亿元真金白银。 如此大手笔在A股市场上相当罕见。由于长期以来A股估值水平居高不下,较为常见的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包括: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以资产换股权获得控制权,也就是A股投资者最为熟悉的“借壳”;通过司法拍卖等形式以股抵债,甚或政策型的无偿划转。而华信石油敢于出重金则是出于其独特的产业投资者的眼光。 公告显示,华信石油是华星化工的上游,对下游客户资产质量的了解是华信石油敢于出手的根本。华星化工的生产基地所处的工业园区紧邻南京市区,距离市区驱车不过半小时车程;公司拥有园区内唯一的长江排污口,而长江排污口国家已经不再批设。此外,华星化工所拥有的氯碱产能也属国家限建行业;更重要的是,华星化工所处的农化行业未来有着相当大的整合空间。正是出于对华星化工实业资产的充分认识,才让华信石油拍板了对华星化工的收购案。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6月海螺水泥对青松建化的参股上。海螺水泥通过支付20.3亿元认购青松建化1.5亿股增发股,一举成为青松建化的“二当家”。海螺对同行股的投资思路早在2008年就有所展现。当年在举牌冀东水泥时,海螺水泥曾表示当二级市场收购权益产能的成本低于重置成本时,海螺就会考虑出手。时光轮回,这样的并购机会再次出现。 在金融投资者眼中,华星化工实在称不上是个好“壳”。此类投资机会恐怕只有产业资本才能嗅到的,相比之下,金融资本所惯用的“筛壳”式的投资思路在此类投资中完全失灵。长期以来,二级市场给予有重组可能的上市公司以背离基本面的过高估值,这让实业起家的产业投资者望“壳”却步。于是,投资者们看到了不少打着争夺控制权的旗号、行炒作股价之实的假举牌个案。 如今低迷的二级市场让虚高的公司市值迅速缩水,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角度来看,产业资本并购的大门再度开启,这为产业资本进行并购扩张、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机遇期,但愿这次的机会不要再像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时那般转瞬即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