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车企大厦将倾?
2012-07-30   作者:叶檀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叶檀

  车市火爆,但热闹是他们的,不是我们的。从中国自主品牌车身上,可以看出内需与国内企业、行业政策的软肋。
  中国自主品牌正在经历严峻考验。我国大多数自主品牌的主力车型处于1.6L和10万元以下。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至今,1.6L和10万元以下车型的市场份额持续减少。全国最大汽车交易市场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统计数据印证了这一点:1.6L及以下排量车型从去年同期的38.6%下降到今年5月份的21.99%,下降近17%;2.0L-2.5L排量车型从11.7%上升到今年5月的13.20%,2.6L及以上排量则从18.6%上升到38.87%,增幅为20%。
  自主品牌车正在经历生死劫。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5月,汽车累计销量首次实现正增长,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却连续四个月下降,5月份仅40.28%。上半年,在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排名中,没有一款是自主品牌产品;前十位轿车生产企业中,吉利以21.66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七位,奇瑞以20.13万辆排名第十位。7月11日,中汽协副会长董扬大胆预测,自主品牌下半年甚至未来2到3年都很难改观,今后3到5年内 城市化进程让中国迅速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城市化船到江心,自主品牌车已面临生死考验,原因在于品牌竞争力弱,配套政策不支持,以及市场环境恶劣。
  自主品牌是冰山,国外品牌高档豪华车则是火焰。今年1-6月,宝马集团在中国内地销量近15.9万辆,同比增长30.7%。兰博基尼在华销量已占到其全球销量两成。此外,保时捷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6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两番以上,达2423辆。
  中国已成为全球品牌车的必争之地。反观惨淡的欧盟市场,更衬托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上半年,欧盟市场乘用车销量664.5万辆,同比下降6.8%,而去年同期销量为713万辆。而在中国市场,2011年,宝马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市场分别为美国和德国,中国销量占据14%,共计232586台,成为宝马的第三大市场;而奥迪2011年全球销量13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为奥迪贡献了30万辆,成为奥迪全球第一大市场。2011年,奔驰全球销量实现了126万辆,首次落后于奥迪,可见奥迪对中国公务员与大企业的吸引力,提升了奥迪的整体竞争力。
  各高档品牌大力布局渠道,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奥迪将在2012年把经销商网络从237家要增加到大概300家。2011年,宝马全国经销商网络数量达到290家。1月9日,宝马在北京推出了第一家5S店,各家高端车都在跑马圈地,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
  高档车大打价格战,提升性价比吸引了国内消费者,降价幅度从几万到二十万元不等,这使得高档车的入门车价格下降到了20万元以上,与普通中档车已无区别,大大挤压了中高档国产品牌车的市场份额。高档品牌车借此垄断了从入门到豪华的系列产品市场,并且将传统型号以降价的方式快速推向市场,既消化库存,也培养了消费者的忠诚度。
  恰在此时,由于交通饱和,我国不少大城市推出了限购令,此举立竿见影,限购使得消费者会挑选心目中性价比较好的车型,哪怕贵几万块钱也在所不惜。因此,出现了进口车销售好于合资车、合资车销售好于国产车的现象。今年1-5月份海关累计进口车48.96万辆,同比增长27.6%,其中整车进口金额累计达到222.12亿美元,同比累计增37.7%,按照业内预测,今年进口车的总量将达到100万辆,同时这也意味着进口车的利润增长将远远高于销量的增长。
  北京亚运村汽车销售市场前任总经理苏晖先生告诉笔者,未来三到五年,中国自主品牌车可能出现大规模倒闭或者并购,如果出现大规模并购则是国产车的福音。托地方保护之福,目前上百家的整车生产企业或者大而不强,或者小而不倒,只有经过大规模的并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才能大而强,才有浴火重生的机会。
    面对汽车大战,自主品牌车显示了品牌、价格、运营等诸方面劣势。一些自主品牌车寻求突围之道,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保持最低的成本,占据农村市场,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同时购买国外汽车品牌与技术。未来数年,新的“汽车三国”将浮出水面,到那时,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才能回归本土中高档市场,重获国内消费者信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