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面和市场等方面观察我们现在的境况,悲观的“理性”应逐步成为“过去时”。
盛夏时节,骄阳如火;然而一连串欠佳的经济数据像秋风卷下的落叶纷纷扬扬,让人们心中涌动阵阵寒意。圈内外人士提起A股,莫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其理由听来言之有据,主要是担忧国内经济尚未触底,结构问题积重难返,股市扩容压力过大,境外环境持续恶化。再对比历史收益率,发现上证综指十年来徒劳无功,房价和金价涨幅却超过4-5倍,至于玉石、字画和古玩收藏的收益更是不止10倍。别看境外经济问题也不少,然而股市有跌也有涨,连通胀超过7%的印度市场年来都有11%的涨幅。既然君子不立危墙,远离A股似乎成了“理性”的选择。
“理性”思维或让你和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回顾一下40多年前的美国投资者所面临的困境可以发现,上述“理性”思维很可能让你和历史机遇失之交臂。上世纪70年代后期,冷战对立严重,中东战事不断,原油价格高企,国际贸易受阻,滞胀这一邪恶的“新生事物”让政府和百姓苦恼不堪;1974-1975年,经济连续衰退,降幅分别为0.6%和0.2%;1978年达到5.6%的高位之后又逐年走低,1980年和1982年再次出现0.3%和1.9%的衰退。而CPI在1974、1979和1980年三次超过12%。当时美国人的挫折感无以复加。股市的表现也可想而知:1978年初,标普500指数89.25点,比12年前还低了3点,大盘走出的是一个标准的M形,技术面上的预期十分悲观;1980年刚迎来一波38%的上涨,随后就是将近两年21%的下跌。要是秉持“理性”思维,巴菲特在1982年就该清掉所有股票,换成黄金(那时金价一度超过800美元/盎司,相当于今天2400美元/盎司),离开美国,移民到瑞士,当然他也就不会享受到随后7年里股市193%的累积涨幅。
基本面市场面显露积极迹象
从基本面和市场等方面观察我们现在的境况,悲观的“理性”也应逐步成为“过去时”。一些正向指标显示,二季度的数据中显露出一些积极迹象。虽然工业品出厂价(PPI)延续了11个月的跌势,但下滑速度逐步减缓,且结构上发生了微妙变化;6月份采掘类和原材料生产资料价格降幅环比扩大了1-1.7倍,而加工工业出场价降幅环比扩大了12%,比2月份90%的水平有显著改善,其中衣着类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1%,环比涨幅还微幅回升;这说明需求低迷已传到至上游,供需调整即将进入尾声,制造业成本高企、定价能力疲软的窘境有望开始改善。当企业消化完前期购进的高价库存之后,其成本将显著回落,即使产成品销售不增加且价格不涨,整体利润也会改善。此外,截至7月中的IPO和再融资为2318亿元,大约同比下降4成;扰动市场的大小非减持在今年上半年月均数额12.3亿元,显著低于去年同期61.6亿元的水平。
从反向指标看,股市也正在接近物极必反的临界点。首先,从前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政策措施现在却遭遇边际效应递减。任凭调控政策持续放松,市场建设不断推进,大家就是不愿买账。5月份以来,货币政策出现集中调整,但是一次降准和两次降息却换来2.1%、7.7%和4.1%(截至7月17日)等三个月度下跌。这其中既有经济调整阶段的特殊因素,主要还是由于投资者的疑虑心态极度沉重,对于种种政策利好视而不见。新开户数量也显示了市场人气的极度低迷。6月份两市新开户数量刚过47万个,比过去一年和两年均值低了27%和48%,这也是2006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IPO的表现也暗示着市场底部正在形成;从6月至7月17日,31只新股中,上市首日和5日破发的比例分别为45%和39%,类似惨状也曾出现在2010年同期,当时的两项指标分别为22%和31%,不久后就迎来了一轮不小的上涨行情。
今年以来,“稳增长”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其中货币政策调控相对靠前,其作用有望在3-4季度逐步显现;财政税收政策略显滞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范围还有待扩大,一旦相关措施出台,企业将很快受益。我们有理由乐观期待“秋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