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煤价从800元跌到600多元,以及未来概率较大的下跌趋势,为煤电体制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于煤价持续面临上涨压力,自2005年实施煤价市场化改革以来,煤电之间的矛盾从未平息过。 按照政策,改革之后,电价将实施煤电联动,即电价随煤价相应涨跌,具体调整幅度由国家发改委掌控,即“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而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电价影响到经济运行和CPI,煤电联动政策很难按照既定联动幅度如期贯彻。
2008年上半年,煤价迅速上涨至每吨千元,如果相应推行联动电价的话,会进一步推高已经高企的CPI,从而给宏观调控带来压力。正如原发改委副主任、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所说,煤电联动困难重重。为此,2011底,在煤价上涨的压力下,国家发改委对动力煤实施了最高限价政策。但最高限价是煤炭市场化改革的一种倒退。
如今,随着煤炭价格下降,电企利润空间逐渐打开,煤电体制新一轮改革迎来了历史机遇。“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这一长期困扰煤电产业链的价格体系有了调整机会。 首先,煤炭价格双轨制可能取消,煤价可能随行就市。煤价上涨背景下,为了保障电力企业利益,我国历史上形成煤炭价格双轨制,即早期国家发改委曾主导并协调煤电双方一年签订一次重点合同电煤。重点合同电煤量占到火电企业用煤总量的60%以上。
在煤价上涨的年份,重点合同电煤和市场煤,价差每吨达到一两百元。而今年随着煤价下降,重点合同电煤与市场煤价差正在缩小至30元/吨以内,这为煤价随行就市打开了空间。
目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煤炭工业协会等部门先后赴山西、内蒙古开展调研,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合并重点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格。
其次,相对平稳、低位运行的煤价也便于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按照最初设计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计划电只是一种过渡性方案,最终电价将实行竞价上网的体制,即供需双方见面,通过竞价方式确定上网价格。而电网只负责输送和配电,就如高速公路投建方一样,只收取过路过桥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电网在输送电力同时负责采购和售电,发电企业只需拿到一个国家发改委核定的上网电价。
但是,国家电网作为电力垄断经营的最大受益者,对打破垄断非常抵制。这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一大障碍。而电力输配环节要单独定价的话,首先需要核定输电、配电环节的成本,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发展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的角度,我国也亟须进行电力体制改革。
不过,电力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垄断的电网企业的利益,也触碰了煤炭、发电企业的利益,打破多年形成的利益链条,没有最高决策部门的强力推动与制度的顶层设计,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