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0天股价低于面值的退市指标出人意料地突然登场——就在此前的退市制度征求意见阶段,较为普遍的意见都还在争议这一指标的可行性,没想到短时间内闽灿坤B就第一个撞到枪口上,极有可能成为两市退市新规后的首家退市公司。 消息一出,叫屈声四起,甚至有观点认为,仅因触发面值指标而退市过于严苛,应对闽灿坤B高抬贵手。那么,是否应该对其网开一面呢?从维护制度严肃性的角度来说,不应该开这个口子;而究其触发面值退市指标的背后原因来看,闽灿坤B触发退市的罪魁正是公司上市以来接二连三地实施送转,追逐股本扩张的结果,也没理由为其开这个口子。 首先,客观看待上市公司退市,退市制度不宜“开口子”。建立退市制度的目的并不是让多少公司退市,但既然制度已出、规则已成,就总有第一个“吃螃蟹”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市公司退市将趋于市场化、正常化、常态化,市场参与各方对待公司退市应该有一个客观的心态,要摒弃以往那种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就是养了一只“不死鸟”的心理,对于公司退市要有平常心。 至于连续低于面值退市指标是否过于严苛,在征求意见阶段,恰恰相反的是,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认为过于宽松,担心沦为“摆设”。现如今,有公司面临退市了,又反过来指责指标过于严苛,多少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味。事实上,股价对于公司经营管理、业绩成长多有提前反映,一家公司股价持续低于面值,即便暂时从财务指标上还没体现出来,但多少也反映出公司存在着问题,至于先触发什么指标,则不是最根本的问题。 从维护制度严肃性的角度出发,也应该从严治市,不可随意“开口子”。否则,今天甲公司由于某原因豁免退市,明天就会有乙公司效仿,长此以往,退市制度将形同虚设,不再对市场各方构成约束,重回老路。事实上,自闽灿坤B发布风险公告来,股价连续跌停,各路资金疯狂出逃,某种意义上正是退市制度震慑的结果。 当然,闽灿坤B“突然”触及退市,引发的有关问题也需要监管部门快速反应,比如退市整理期的相关准备等,尽量减少投资者的损失。 其次,上市公司应理性送股,盲目股本扩张不可取。闽灿坤B之所以逼近退市,唯一的原因就是股价持续低于面值。然而,背后的重要原因却是公司上市以来多次实施转增方案,一次又一次地将股本扩大。 资料显示,1993年上市的闽灿坤B,在其上市的19年里先后9次实施送转。尤其是1995年至1999年5年间,该公司每年均实施送转。仅仅间隔一年之后,又于2001~2004年连续4年送转。经过9次送转之后,闽灿坤B的总股本从上市之初的不足2亿股增加到目前的11.1亿股。 闽灿坤B正是由于多次送转,最终将自己推向了触发面值退市指标的尴尬境地,这对其他公司是一个警示。回报投资者应该实实在在拿出真金白银,而不是玩一个饼不断分切的数字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