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我们会做得更好
2012-07-25   作者:韩哲  来源:北京商报
 
【字号
  上周六的这场61年一遇的大暴雨,让北京遭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无论是面对疮痍的灾害现场,还是目睹救灾时的“最美剪影”,都不能不让媒体眼中噙着热泪,笔端带着感情。
  正如市委书记、市长郭金龙在讲话中指出得那样,“7·21特大自然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罕见的自然灾害,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在这样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看到了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也看到了市民自发的救援行动,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基层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奋战在排险救灾的第一线,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这样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对北京政府和北京人民,都是一道超出以往经验和实践的崭新题目,难免在应对方面存在着某种缺陷和缺憾,可是这种团结一致、风雨同舟的精神却是得到广泛肯定和赞扬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市政,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施政,这些都是需要积累的,也是可以积累的,只要这个城市的精神闪耀,人心就会安定和踏实。
  可以说,北京各区县的政府工作人员表现出了公仆本色。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惠在微博中写道,“无论是暴雨的密集度还是雨量和时长,对房山来说都是罕见的。当晚我打电话给房山区的领导,听到的是嘶哑的哽咽。他们比谁都希望百姓安全。他们全员参与救灾,当时雨大的什么也看不见,每迈一步都非常艰难,但他们都冲出去了。不仅是他们,当晚多位市领导也奔赴房山现场指挥”。态度决定一切,这也是为什么暴风骤雨的北京城中,却仍有暖流在心尖涌动。
  自然力变化莫测,人力终究有限,尽管科技进步加重了人的分量,只是让人更小的减少灾害损失,而不是消灭灾害。另一方面,这场大雨对北京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本来就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所要克服的困难,而大雨使得城市排水系统被提上了更紧急的议事日程。如何在现有的城市格局、在现有的地下空间、在现有的财力许可、在现有的管网基础的情况下提升北京的排水能力,将使得北京的现代化更加均衡和完善。
  “7·21”这场来势汹汹并最终演变成自然灾害的大雨,同时检验了这个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对于北京这样一个抗旱思维为主的城市,近几年来的大雨暴雨确实暴露出这个城市排水设施的不足。面对未来,我们需要痛定思痛,总结此次大雨预警、应急和救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得往后日子里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和科学。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未来三天,北京地区还将有大雨,甚至局部地区还会有暴雨,我们期待并且相信,在下一场大雨中我们会干得更好。把悲痛转化为力量,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无疑的方向,惟有此,我们才能够将“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如何看待北京暴雨“天价的士” 2012-07-24
· 北京罕见大暴雨的逼问 2012-07-24
· 北京暴雨:“正能量”的温暖互动 2012-07-23
· 从暴雨绕城看公共服务的细节 2012-07-23
· 北京21日暴雨为61年来最大降水 台风预警今日拉响 2012-07-2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