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前要推行大规模减税
2012-07-25   作者:刘兴祥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日前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北上广”民众多数赞成目前应大规模减税,赞同的比例高达66%。事实上,减税的民间呼声近些年不断高涨,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规模减税更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在中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的当下,进行大规模减税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税收的持续增长等都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宏观税负偏高是当前应该进行减税的重要前提。所谓宏观税负是指政府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口径,政府财政收入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最近三年我国宏观税负占GDP的比重均超过了30%,2010年更是高达34%左右。对比其它国家的税负水平,这一比例明显偏高。因为我国预算管理还很松懈,税收只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大量土地出让金、罚没收入往往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低估了财政收入。税负过高会引发三个问题: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会受到影响;民众福利难以实质性改善;助长政府浪费。
  有关方面也意识到我国税收过重的问题,并试图开始有所行动。自200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减税,“结构性减税”更是2008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从1994年开始,我国税收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而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税收从1994年开始计算,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连续16年税收增长速度是GDP增长速度的2倍以上,也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率。同时期美国的情况则是,其税收增长率基本上是持平的,2001年和2002年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与GDP的差距也要大大小于我国。
  税收增长大幅度超过经济增长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会带动税收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在大幅增长后无疑就能够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这一点在我国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已经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税收连续高增长显然是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一般而言,企业所得税的增收会导致企业盈利水平降低,并削弱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个人所得税的增加会降低劳动收益率,抑制劳动供给,特别是个人税收高增长会抑制民间消费。在我国长期处于消费不旺、储蓄过剩的情况下税收连年超常增长,更是不利于解决供大于需的问题。
  税收增长过快还极大地刺激了政府扩大支出的欲望,推动着政府的职能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税征得越多,政府职能与规模越大;政府职能与规模越大,税收的需求也就越多。在当前经济出现艰难困局的时候,这个循环马上就陷入困局,无法发展下去了。高税收使资源日益向政府集中,不仅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而且极易造就一个超大的政府规模,反过来对市场经济的运行造成一定负面作用。
  当前进行大规模减税对走出经济困局显得尤其重要。我国宏观经济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一方面,高税负、高投资的老路子已经基本上行不通了,外需疲软对我国出口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2008年货币政策开闸放水使得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已经没有多少操作空间了。相比较之下,扩大内需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可行办法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靠省吃俭用、少消费多积累、出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等方式赚得一些外汇,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我们过去“轻消费重积累”,而长期以来美国人都是靠借钱来消费,而世界各国则唯恐美国人不消费,因为美国人的消费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源泉。在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要把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负债累累的西方国家身上,而不是靠自己消费呢?“十一五”规划把扩大内需确定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应该有切实的政策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也是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强的工作。但是,在当前经济状况下所需时间就相对较慢了,拉动内需在当下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而大规模减税就是其中又快又好的一个有效手段。比如增值税转型,企业税负减轻后,企业就既可以增加投资,也可以提高职工收入,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消费;全面取消利息税,更是可以直接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其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长远看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就必须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大规模减税计划,改变目前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向政府倾斜及财富越来越向国家转移集中的趋势,实现“让利于民”和“藏富于民”。只有这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才能享受到应有的福祉,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消除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成功地走出当前经济困局。
  事实上,减税已经成为世界税制改革的主流趋势了。上世纪8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兴起了减税运动,一个目的就是刺激经济增长:减税意味着企业成本下降,盈利空间扩大,其中一部分转化为价格优势,增强竞争力,另外一部分则成为资本所得,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因减税而经济增长水平下降的,反过来,一些国家因减税而经济发展更快,税收增加更多,这就验证了“拉弗曲线”确实存在和强大的解释力:要实现持久地增加税收,先得降低税率。
  从我国的历史来看,凡是经济比较繁荣的时期,或者说历史上的每一个盛世往往十分注重减税政策,并努力维持较低的税率水平,无论是汉朝的“文景之治”,还是唐朝的“贞观之治”,以及清朝的“康乾盛世”,莫不如此。古为今用,当前应该也是我国进一步大规模减税的良好时机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尽快清费减税使民资敢于投资 2012-07-21
· 上半年结构性减税政策显效 2012-07-19
· 中国结构性减税政策显效 上半年减税"减"在何处? 2012-07-19
· 奥巴马呼吁延长中产阶级减税政策 医改法案被批无耻 2012-07-11
· 营改增效果有限 减税须另辟蹊径 2012-07-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