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数据显示的情况好于预期,但下半年外贸压力仍不可忽视,毕竟此前10年动辄20%以上甚至30%以上的增长率已经成为往事,对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贸易增速几乎停滞的情况并未出现改观。 有识之士指出,出口依赖型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对外贸的严峻形势有着清醒认识,不能寄希望于外部条件的改善来获取喘息机会,而应当主动转型,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转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词汇,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在经营形势好的时候,都不会想到要主动去转型以换取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沿海的加工贸易企业凭借国内廉价劳动力,参与到国际分工当中,成为新加坡、我国香港、我国台湾等地区制造企业的车间或者制造基地,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前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国内的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土地和租金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渐趋紧张、外需下行压力较大、订单外流等因素,在不断施压于加工贸易企业。随着低成本竞争优势的逐渐丧失,很多企业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困境。一位企业人士说,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客户更偏好低价格的产品,因此订单的价格压得很低,产品几乎没有利润空间,接订单就意味着饮鸩止渴。 形势十分严峻,而有些企业消极等待的态度更令人担忧。有企业人士介绍,一些人干脆关闭工厂,等市场形势好了以后再重新开工,反正之前挣了很多钱,并不会急于延续工厂的生命。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一些企业就是这么做的,后来形势出现了好转,可是到现在并没有过多长时间,就又面临着更差的情况。 有识之士指出,企业应当认识到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甚至已经丧失的现状,寻找其他出路。实际上,有些企业已经在转型,并逐渐培育产品的非价格优势,比如增加设计、品牌等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因素,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 当然,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企业往往缺乏转型所要支付的成本,这时候的转型会更为困难,对于尚有资金调度能力的企业来说,应当尽快下大力气将资金投入到技术提升、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等方面上来。 这么做也许仍然不一定成功,但也只能放手一搏。正如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所说,必然会有一批企业倒闭,这是转型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也正是在不得不转型的时候,企业才会真正实施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工人乃至全社会都会感受到痛苦,这是转型必须承受的阵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