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电脑与消费电子的界限正在模糊,平板电脑就是这一趋势典型产物。 2010年,人们对PC的关注度在下降。虽然英特尔又新发布了一款基于25纳米制程的CPU“酷睿i”,但也绝没有ipad上市来得轰动。PC行业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全行业正步入个性化互联网的新时代。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到车载信息系统、数字标牌,个性化计算催生多样的个性化设备,替代了传统PC的市场份额。但即便如此,2010年全球PC业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全行业已经进入到成熟而稳定的发展阶段。 PC产业的成长和创新速度,依然激动人心。全球每天售出的PC已达100万台。PC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用户的“必需品”而非
“奢侈品”。目前全球PC保有量达14亿台。全球PC保有量突破10亿台用了26年(1981年~2007年),而突破20亿台只需再用7年(2007年~2014年)。相比第一个10亿台PC,未来20亿台PC只需一半的能耗,即可获得17倍的计算性能…… 市场走向理性、需求日趋平稳,改变了厂商的生存环境,一些没有创新力、只会价格竞争的供应商逐渐淡出市场。但唯一不变的是创新,强者更强,国内如此,国际PC产业亦如此。 创新,还是靠创新!回顾PC发展史,我们发现市场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需求拉动的:今天全球仍有数十亿的人没有PC;在中国的四、五级城市以及广大的农村,用户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和对接入互联网的渴求,催生了蓬勃的市场需求——这也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将带动PC产业的外延式增长。 另一方面从PC产业深度发展来看,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也会激发新的需求。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PC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与多媒体电脑、互联网电脑等概念的兴起相关联的。 今天,PC的应用创新仍未停滞。PC产业增长平稳,而产业许多能量在向PC之外的个性化互联设备聚焦。整个计算产业正在发生巨变:计算不再局限于PC,而将无所不在;PC的概念也在扩展,不只停留在个人电脑,已经放大到个性化计算领域。个性化计算时代的到来,为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传统PC产业多是以设备标准化、大规模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产业横向协作为特征,而个性化终端设备则以设备多样化、软件小型化、应用和服务个性化为特征。全新的应用模式和用户体验,将为传统PC产业的自我超越、创新突破提供思路。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PC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将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PC市场。主要植根于国内市场的联想,2010年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30%多,是其他著名品牌的近两倍。 PC厂商应该抓住“家电下乡”的良机,加快农村市场的拓展。我国农村的信息化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PC仍然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面对新兴电子产品的冲击,PC厂商也应顺势而为。如何把握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计算服务,将是厂商们能否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