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将推出退市整理板,就好像在悬崖上提供一颗颤颤巍巍的小树,股价在跌落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个缓冲的机会,但却无法阻挡股价的最终崩塌。退市之前是否需要整理?这对于投资者群体的利益并无帮助,本质上也和ST标识区别不大。 一直以来,管理层和交易所都在极力推进股票的退市,不仅推出了各个板块的退市标准,同时也在不断想办法告诉普通投资者,退市制度不仅对A股市场长远发展大有好处,而且对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也是一种保护。如果退市制度完美运行,上市公司质量将得以提升,驱除劣质上市公司就是对投资者最大的保护。 但是,本栏对于这一说法一直不太认同。先虚拟一个例子,假如一家公司发行价为30元,发行1亿股。股价跟随大市下跌至20元的时候曝出公司属于造价上市,目前经营亏损严重,并被戴上ST的帽子。其后股价一路下跌,跌至5元基本企稳,投资者对其未来能否实现重组给予风险议价,使得一个几乎没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能够在5元找到买盘。 后来政策发生变化,管理层禁止资产重组,并强化退市制度,投资者认为这只股票能够成功重组的机会大大减小,于是股价继续走低跌至3元。其后交易所认为这只股票马上就要符合退市条件,给它的名字前再加一个“Z”,股价应声跌至1元,30个交易日满后,该股票退市。请问,这一个过程,投资者一共损失多少钱? 很明显,30亿元的募集资金全部亏光,不管这个过程有多么曲折,又是多么充满了投机色彩,也不论中间是否有过非理性的炒作,总之,全部投资者承担了这30亿元的损失。即使没有退市整理板,没有ST标识,投资者的损失也就是30亿元。于是本栏认为,退市整理板就像是在悬崖上生长的小树,可以让投资者暂时支撑一下,但却无法摆脱从谷顶到谷底的命运,如果真想让投资者凤凰涅槃,还需要实质性的资产重组。 不管是ST股票还是Z股票,或者是退市整理板股票,如果仅仅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一个逃生的机会,那就不能只考虑买家而不考虑卖家,要放投资者出逃,也就必须要有人替代现有的被套者,想吸引投资者购买这些股票,就得给人家一个希望,一个重组成功的希望。 对于未来不允许借壳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如果公司业绩真的变差,并且严重资不抵债,这样的股票也就一文不值,就算真有退市整理板,又有谁会来这里购买必然要退市且回归无望的股票?当然,别有用心的人除外。真要是有人大肆在退市整理板买股,要么是掌握了什么第一手材料,要么一定会酝酿未来的股价操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