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昨日(7月18日)报道,阿迪达斯集团已经证实将在今年10月关闭其在华惟一一家直属工厂,目的地或是迁往东南亚。 目前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中国市场已经是阿迪达斯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并且继续保持着大幅增长,可见并不是中国市场失去了吸引力,而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失去了吸引力。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近些年来一直在提高,这很可能是让对劳动力成本变动特别敏感的阿迪达斯做出迁厂决定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东南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有力替代者,尽管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熟练工人与中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仅仅是劳动力低廉,似乎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了。 阿迪达斯是个典型的逐低成本而居的跨国企业,生产基地从最初的欧洲,继而迁向日本,迁向韩国和中国台湾,再迁向中国内地,然后又将眼光投向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所以,迟早会有更多的大型外企离开,将生产线迁至成本更低的地方,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经济强调转型的原因,因为如果只是世界代工厂,那么对于那些被吸引过来的外资而言,在哪儿代工不是代啊。中国生产成本的上涨,要求中国企业进行转型。但同时,这个“要求”在现在的环境中还不是那么有迫切感和危机感,媒体常喜欢用的“倒逼”二字,更多的是媒体希望可以产生这样一种效果,而不是在现实环境中已然发生了这种效果。更多的企业还停留在对路径依赖的惯性之中。 转型的方向已有共识,那就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得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再是依靠要素资源的粗放投入,而是依靠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创新为驱动。而企业,也不能幻想可以将过去三十多年的低成本经营模式进行到底,依靠于低价而获得的竞争优势总是不稳定和受制于人的。至于还有一些企业,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所谓的“关系密集型”企业,跟政府官员跑得过于亲近,既让自己的企业充满了风险,也无法真正推动市场环境的成熟和完善。 因此,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就全在中国目前的转型能力了,我们不仅要突破劳动力密集型的单一增长模式,同时也要摆脱关系密集型这样走歪了的企业发展模式,更多地转向创新和服务。而如果实现这样的转型,必须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转型,前者需要将资源更多地向民生倾斜,需要变成服务型政府;后者则需要努力减少身上的江湖习气,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摒弃赚快钱的思维。这实则是一个互动,是一个良性的互动,共同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和转型。而这其中,政府需要肩负的责任更为重要一些,更为主动一些,也更为艰难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