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在国内经济逐渐减速背景下,6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环比增速均比上个月回落。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三季度进出口增速有可能继续走低。 从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看,首先,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动能愈显不足,制造业持续萎缩。欧元区经济低迷程度不断加深,新兴市场国家增长普遍放缓,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6月份,全球、美国、欧元区、日本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跌破荣枯分水岭50%,这释放出世界经济正在放缓的信号。新兴经济体除受欧债危机影响外,也面临自身经济增长放缓和内部经济结构问题。 其次,国内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对一度过热的投资和过大的通胀预期进行了主动调控,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减速,通胀率也得到明显抑制。然而,今年以来,三大需求同步回落,使得经济增长率加速下降。从第二季度情况看,PMI指数平均为51.3%,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明显收窄,反映出经济增速向趋稳方向发展,经济增速应在国家调控预期目标范围内。 第三,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欧洲央行7月5日宣布,7月11日起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0.75%。丹麦央行跟随欧洲央行降息,存款利率已降至-0.2%的负利率。同日,中国人民银行也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巴西、韩国央行也宣布下调基准利率。全球范围内如此大规模地宣布降息或扩大量化宽松规模,是旨在通过降低信贷成本来刺激企业和居民的信贷、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四,贸易环境恶化。今年以来,我国不断遭受贸易摩擦。美国今年对中国产品多次发起“双反”调查和“337调查”,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新兴经济体对华贸易诉讼也开始增多。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在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1/4针对中国产品。印度近年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立案数量已经超过欧美,占同期所有WTO成员对我国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1/5。不仅针对中国进行贸易调查案件持续增多,一些本土性政策已经成为国外质疑中国补贴政策的关注点。与此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持续升温,西方发达国家原来只针对单一产品采取单一措施设置技术壁垒,现在已发展到针对大类产品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措施。 因此,我国外贸依然面临严峻复杂局面,出口短期内仍有回落可能。6月份,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口增速比5月分别降低7.3个百分点和9.2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需求继续走弱,全球经济环境依旧脆弱。今年上半年我国自加工贸易进口主要地区——日本、韩国等的进口持续低迷,上半年呈负增长态势,表明下半年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进口大幅回暖有待时日。国内需求疲软、库存压力增大、企业采购意愿降低、加工贸易增速放缓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是导致6月进口增速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可喜的是,上半年我国进口的重点商品中,铁矿石、铜以及原油等重点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幅增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由市场结构转型推动的大宗商品需求增长有可能出现下滑。因此,进口下半年能否回暖首先取决于我国经济走势。先行PMI进口指数连续4个月下滑,PMI原材料库存指数再度回升,预示进口大幅回暖还有待时日。三季度中后期,随着库存回补周期到来和政策累积效应显现,经济如果逐步企稳,进口增速则有望逐步回升。 不过,我国外贸的核心竞争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加之一系列稳增长、促外贸和扩进口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释放,如果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欧债危机不再继续恶化,今年全年外贸可望实现10%的预定增长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