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主流化”似已成为世界性的关键词,其主要含义是在教育、环境、开发等各领域引入事先预防灾难的视角,重视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以制定有效而具体的救灾对策。
上周在受灾地区的日本仙台,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大约80多个国家和机构参加了世界防灾阁僚会议,会议主席呼吁构建“有韧劲、易恢复的社会”,提高防灾政策在财政上的优先顺位。“防灾的主流化”的概念应此而生,它提醒我们防灾成本远比灾后复兴和重建的经费要小。
以开发为优先的发展中国家的防灾意识和工作稍显滞后,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的亚洲,发生了世界四成的灾害,其受害者占世界的九成。亚洲是日本企业活跃的地区,野田佳彦首相表示将从明年开始的三年内提供30亿美元的援助。
东日本大地震留给我们两条教训。第一,海岸堤防等硬件无法防御自然灾害。因此日本修改了防灾基本计划,如果遇到千年一遇的最大级海啸,优先“逃走”。日本东北的受灾地区正在练习如何向高处集体转移,也在沿岸各地建设避难大楼。第二,平时的防灾教育可以将灾难发生时的损失压缩到最小。此次会议提出受灾地区的儿童应熟悉避难路径以及如何与他人会合。儿童应在平时便体验如何“防备(灾难)”和“联系(他人)”。
日本宣布申办2015年第三届联合国防灾世界大会。利用自身经验和教训为世界做点贡献,也算是对东日本大地震时得到世界各国援助的报恩。(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