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2-07-13   作者:李平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明确指出,要重视对新技术研发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在市场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拥有创新活力的企业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再次提示我们,只有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眼下,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持续加深,我国面向美欧日传统市场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减缓,经济下行压力随之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要继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关键在于将中央关于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既要促进消费和出口的多元化,也要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而确保投资增长合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把资金更多投向新技术研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使投资质量和效益更多地通过科技创新来体现,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绝不能仅仅为了一定的经济增速而盲目运作,重走传统产业产能扩张和房地产粗放拉动增长的老路。着眼于科技创新来促进投资合理增长,既有助于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速度,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在逆境中实现新的重大跨越,强化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要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认清科技创新的新动向。目前,尽管世界经济前景扑朔迷离,但发达国家立足于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复苏与增长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歇。美国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占GDP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无线网络、先进车辆、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基础科学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最近又把节能环保、智慧地球、大数据、重振制造业等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旨在继续强化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世界霸主地位,并试图以此促进国内高质量就业;德国在竭力维持重型机械、高端制造等方面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各类节能环保技术;英国则从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等方面加强产业竞争优势,并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日本的重点是开发能源、环境技术和老龄化相关科技;资源导向型的俄罗斯也提出了经济增长向创新型转变的目标,着手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总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加紧布局抢占科技制高点,我们更要从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使更多的企业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切实增强“中国设计”、“中国创造”的能力,从而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抢抓新的市场机遇,在未来发展中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还应注重汲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国际经验表明,产业变革往往是由诸多相互关联的科技创新成果汇合而成,并非单一技术事件引发的突变。企业持续不断地对产品和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进与改造,正是重要的科技创新积累过程。即便是像美国这样处于技术前沿的国家,其研发项目及投入的80%也是用在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和改良上,并非尽数投入新产品开发。大量从事“中国制造”的企业完全可以把握创新机会,善于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适时选择创新方向及其技术路线,加强产学研结合,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
  国内外科技创新实践的另一重要经验是,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这方面,北京中关村的成长历程就是典型例证。从《经济日报》当年报道过的1980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春先等一批科技人员组成北京先进技术服务部算起,经过32年的发展,中关村现已有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一大批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因此,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消除所有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以及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也应成为与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同等重要的激励举措。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以创新理念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 2012-07-13
· 完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 2012-07-13
· 创新四问(4):创造未来,中国能否先行一步? 2012-07-13
· 央视财经评论文字稿-创新四问(4):创造未来,中国能否先行一步? 2012-07-13
· 六大城市6月二手房成交量创新高 2012-07-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