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刺激恐惧症”吗?
2012-07-13   作者:魏凤春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一夜之间,“刺激”成了网络和老百姓口中的热门词汇!
  现在即使是对市场看多的投资者,大多也只是说短线看多。尽管有诸多约束,短期刺激政策空间还是在的,比如降息调准。比如在补贴方面,类似家电下乡或节能等其实也可以有;地产和刚需、改善性需求相关的调整、部分资质健康的融资平台上政策也可以看;激进一些,说不定还会推出若干万亿。
  背后却是忧心忡忡,“刺激”成了一个无法撇开的阴影。说到降息,第一反应就是信贷政策放松“走老路”。担心的是一旦搞这个“刺激”,要改革、要结构调整的“正事”又忘了,担心的是一旦困难的时候蒙过去,中长期的麻烦不会更少反而更多。
  只是,宽松的宏观环境与结构调整真的是“两难”么?
  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应当说正在进行中。地产及其相关产业链的调整,一些失去竞争力的出口产业的调整,都是实实在在的。从更长期和更重要的角度上讲,国有经济的进一步改革也正拉开大幕。
  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调整过程,包括去产能、去杠杆和工作的转换,本来就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其原因在于资源的再分配本身就会带来巨大的交易成本。违约和破产本身成本就很高,同时资金还需要流向不熟悉的方向;由于大量现金用于偿还债务,信贷的新增需求看起来会很弱;人们需要适应新的岗位;经济个体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塑造。由于存在这个巨大的交易成本,社会上“能看到的”实际利率实际上需要保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历史上最极端的例子都发生在美国,大萧条是教训,而这次金融危机的应对则是较为成功的经验。
  现在考虑政治经济学。如果一个过度紧缩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结构调整是必要的,那必定是因为这个“过度”更有利于加强变革的力量。危机中一个国家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很难事先判定,也的确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或可参考的是最近的历史。这三十年来比较大的变革,看上去都发生在经济困难的时间。只是仔细观察,当时的困境至少并非主张改革的力量有意为之。回过头来讲,我们现在是否能找到充足的理由,要为这样一个时刻的到来而去“制造”衰退?“倒逼”的逻辑是否真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上讲,当前不求信贷放量,但着力降低各方面利率的政策,应当在一个正确的方向。
  但是市场上弥漫的悲观气氛,的确很难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逻辑来驱散。上面讲的刺激恐惧症,仅是症状之一。大多数时候,说理是为了强化看法、稳定情绪;真要改变观点,需要数字。略为悲观的投资者需要看到经济数据切实的好转,更加悲观的则需要看到企业盈利改善,最悲观的还需要看到企业盈利持续相当长时间的改善。这些信号共同的特点是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才会看到。
  从这个角度看,能抵御下跌的,仅仅是多年未见的低估值,而未来一两个季度市场向上的空间可能很小了。(作者系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国海富兰克林曾宇:坚定看好亚洲市场表现 2012-07-13
· 信诚基金谭鹏万:下半年市场依然维持震荡格局 2012-07-13
· 利率市场化实质性起步 2012-07-13
· 下半年IPO或将3倍于上半年 会冲击A股市场 2012-07-13
· 美国就业市场涌现“男粉领” 2012-07-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