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欧盟频频出台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除继续使用传统“反倾销”手段外,还开始加大所谓“反补贴”力度。2011年5月欧盟首次对中国输欧铜版纸使用“反补贴”手段,近日更声称中国两家大型通讯企业华为和中兴接受了政府“非法补贴”,目标直指中国高科技及国有企业。
当前欧盟深陷债务危机,经济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很难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冲动。但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传统的“反倾销”升级到“反补贴”,背后有更多的深层次考虑。
第一,欲为“后2016年时代”做准备。欧盟此前更多采用“反倾销”措施打击中国产品竞争力,而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主要标准。由于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在判定中国商品是否以低于成本价在其境内倾销时,不是以某类产品在中国国内的价格为参照,而是以其他类似国家同类产品的价格为参照。因此,欧盟对华“反倾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对欧盟来说是非常方便使用的一项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但欧盟面临2016年必须自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大限,市场经济地位牌会越来越难打,这一点欧盟也很清楚,攻击中国政府为企业提供“非法补贴”,表明欧盟开始提早为“后2016年时代”造势。
第二,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传统上,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鞋、服装等经常受到欧盟的“反倾销”关照。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出口产品在价值链上也快速攀升,在高科技产业上与欧盟企业的竞争趋于激烈。特别是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通讯企业,不但在欧洲市场,在第三方市场也对欧企构成重大挑战,这是欧盟不愿看到,也是更为担心的发展趋势。
第三,攻击中国经济体制。当前欧盟经济深陷困境,但中国经济却仍然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欧盟的经济体制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其缺陷甚至愈益明显,相反中国经济体制却显现出了其巨大活力与竞争力,特别是中国公有制的代表国有企业运行良好,而这也是欧盟不愿正视的,攻击中国的所谓“非法补贴”,可以转移国内民众对本国经济不满的注意力。
但欧盟升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如意算盘必然落空,甚至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性比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要大得多。
从目前趋势看,中国输欧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已呈下降之势,这意味着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趋于下降。反之,对华出口占欧盟出口总额的比例则呈上升之势,这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加大。随着债务危机的持续发展及紧缩政策的负面效应更为明显,欧盟将走出经济困境的希望更多寄托在出口,特别是对华出口上。
欧盟本应维护中欧贸易关系的良性发展,但却升级对华贸易保护主义,这必然会招致中国反弹。当然,这会导致双输局面,中国经济会受到影响。但在不公平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面前,中国也不可能逆来顺受。中国可以承受经济减速的代价,但欧盟经济将雪上加霜,更难承受。(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