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私募股权基金)和VC(风险投资基金)大范围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地过去了。”在日前举行的清科集团第12届中国VC/PE中期论坛上,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倪正东如是说。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11年,VC、PE支持企业境内上市账面回报是16.59倍,境外上市账面回报是5.71倍;但今年上半年,境内上市的企业为VC/PE带来平均账面投资回报为5.55倍,海外上市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仅为1.48倍。
“整个火车都慢下来了”
“最近我和很多同行们去聊,突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大家业余生活都比较丰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据说德州扑克现在热衷者越来越多。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可做的事情不多,一个是说前一段时间太累了,需要调节一下。”尚高资本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首席代表谈庆的看似玩笑的一句话折射出VC/PE市场今年上半年渐冷的事实。
而市场渐冷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或许就是募资难度增加。清科数据显示,VC方面,2012年上半年共新募集基金79只,同比下降60.3%;PE方面,共有71只基金完成募集,数量较2011年同期缩水近4成;其中披露金额的68只基金共计募集52.14亿美元,同比减少77.1%,为3年来新低。
募资难度增加使得PE/VC投资更加谨慎。VC上半年共发生投资案例401起,同比下降48.6%,披露金额的322起涉资25.11亿美元,同比降63.1%,投资案例数和金额均跌至2010年平均水平。PE共发生投资案例252起,同比下降22.5%,披露金额的218起案例共计投资73.21亿美元,同比降51.8%。
“像一个火车一样,不是一个车厢慢下来的,而是都慢下来了,不管理性非理性,今年投资都比去年慢。”倪正东对上述数据如是评价。
PE退出渠道进入寒冬
在业内人士看来,募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退出回报率的下降。
“这实际就是一个赚钱效应,2007、2008年的赚钱效应让这些LP(有限合伙人)非常动心,包括我们募资机构、第三方也好,媒体也好,都把我们的赚钱效应说得好大,这个时候你们讲的故事不灵了,股票每天在跌,媒体报道你们的PE只有1倍,甚至有的在亏损,他们开始捂紧口袋。”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曾鸣指出,退出和募集高度相关,投资者看不到机构的投资过程,只能看到退出的回报。
清科数据显示,上半年仅67家具有VC或PE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较去年同期减少27家,融资金额为68.85亿美元,同比减少58.6%;平均账面回报仅5.27倍,较去年同期剔除“华锐风电”极值后8.15倍下浮35.3%。
事实上,市场早已注意到,随着中概股频爆财务丑闻,且遭海外机构做空,海外上市这一本为VC/PE首选的退出渠道进入寒冬期。
另一方面,一系列新股发行改革措施“组合拳”的出台从根源上遏制了新股的“三高”现象,国内高市盈率IPO高烧渐退,二级市场价值得到重估,直接影响VC与PE退出回报。
不过,虽然形势严峻,但乐观者依然有之。
鼎晖创投合伙人黄炎指出,“虽然大家说资本市场很冷,但是发出去还是多少倍……中国资本市场我们认为很有希望。”
黄炎并指出,海外市场方面,中概股的一些事情确实使美国投资人受到一定的伤害,需要一定的修复时间,“但投资行业记忆是非常短暂的,所以我认为看两年的时间(消化)我是非常乐观的。”
而另一些不愿意一味等待的机构正筹谋另辟蹊径。
在NEA全球合伙人蒋晓冬看来,并购应是行业“蛰伏”期获取回报的优质渠道。他表示,NEA在2011年退出了几个项目,加起来有1.1亿多美金回流,全部是通过并购或者部分并购退出,没有一家是上市退出。由于企业持续盈利,NEA获得“相当不错的回报”,“如果真正冲出去(上市)了,对我们来讲回报不见得那么好,至少在去年资本市场的环境和条件下。”
“提倡有做孙子的心态”
倪正东指出,今年和明年对中国的VC和PE而言都是比较差的时期,“不管是政治原因还是经济原因,今年明年都不是好的退出年份。”
这个预判同样得到了黄炎的认可,在他看来,从经济周期的规律来看,2014年或将是VC和PE行业回报转好的时机。
但熬不过寒冬的机构必然面临行业洗牌。避免被淘汰的变革之路在何方?
黄炎表示,现今已不能依靠市盈率增加和企业简单成长的模式,而应更多关注一些早期的机会。“这是考验真正风险投资GP很重要的一环,比较典型的硅谷模式的VC,考验你对大趋势的判断,提早进行布局。另外如果你在大趋势上没有追上,你怎样在一群赛马里面找到黑马呢?”
红衫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则谈及心态面的调整,“如果说做企业家要做孙子的话,我感觉做投资人更应该提倡有做孙子的心态和精神……在中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要做好投资就是服务好被投企业,从各个角度给他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增值部分可以提升上来,在年回报里面增加5%到10%,这就是我们做了该做的工作,这就是(尽了)LP把钱交付给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