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事前预料,万柳地块毫无悬念地成为北京今年新“地王”。 虽然有专家评论,土地市场整体成交仍处于低迷,万柳地块带给市场的影响有限。但毕竟这是本轮房地产调控以来北京首次出现的“地王”。10家大型房企参与,10次网上报价、46轮现场报价、326轮竞回购房面积……即便早有预期,这一系列数字也会令任何一个到场的人咂舌。其所引发的新“地王效应”或许才刚刚开始。 应该说,考虑到地块的热度,北京市国土局事先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推迟竞标时间,设置价格上限等等,应该说充分考虑到了此时推出该块地的敏感性,否则这块地的价格很可能“一飞冲天”。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地王”对于楼市的意义永远是标志性的,它的出现对于土地市场,乃至整个楼市往往具有转折的意味。正是当初的地王频出,让“面粉”价格高过“面包”,房价由此飞升;而也正是地王频出引发了之后空前的宏观调控。 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来判断,楼市成交量上涨推动房企拿地补货,企业拿地增多则促进地价上涨,地价上涨则推动房价反弹。人们可以很容易预见到土地市场快速升温对楼市的影响。 加上土地供应的减少,更是为地价上行做出背书。以北京为例,刚刚公布的北京市土地储备计划显示,今年的供应规模降至900亿元,完成总量为2800公顷。此前连续三年北京市土地供应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 未来土地供应的紧张,加上成交量回暖的激励,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正在上升。进入6月,20大重点城市土地成交平均溢价率达到14.6%。相比去年8月至今年5月低于5%的平均溢价率有了大幅提高。虽然谨慎拿地依旧是当前主旋律,但以万科、恒大、保利、中海为代表的龙头房企在全国拿地的节奏均有加快的迹象。 当然,目前并不必为万柳地块的个案而过度担忧,毕竟该地块41%的溢价率与以往地王动辄200%、300%的溢价率还不能相提并论。仅由此断定土地市场回暖,甚至挑战调控还过于武断。但它作为土地市场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发散作用还无法估计。 尤其是当市场上被抑制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积累了相当能量,当房价依旧坚挺,当人们参考了以往楼市博弈的规律,人们对于当前调控政策的心理预期开始出现变化。到时候,一但土地市场大幅升温,楼市僵持的现状必然逆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