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喊“绿色出行”的口号、光有低廉的租金,还不足以吸引公众骑车出行。既然推广公共自行车是为了便民,那么不妨尽快多找找、多想想、多改改骑车、停车、修车等环节的不便之处,让大家切身体会到“骑”乐无穷。
在折戟沉沙一年后,北京又开始力推自行车租赁业务了。小区对面的租赁点,簇新的鲜红色自行车整齐列队,煞是漂亮。
经过升级改版的公租自行车,吸引力提高了不少。与以往商业租赁模式不同,这次北京采取了政府主导模式:租金模式是“免费加低价”,第一小时内免费骑行,之后每小时收费1元,每日累计收费不超过10元;租借模式是自助服务,一卡通付费,还可跨区域通租通还。
看起来很美的事儿,小区邻居体验过后却抱怨,“便宜是便宜,就是不方便。骑了20分钟到目的地,又花了20分钟还找不到还车的地方。还没有存车处,办事的时候直担心车被偷了。”
的确,真正形成“公共自行车+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的低碳出行模式,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后顾之忧,仅仅用好价格杠杆、做好“租”这个环节,远远不够。要拥有一批骑行的拥趸,公共自行车服务除了便宜,还要便利,目前的服务体系至少还有三关必须闯过去。
改变租车方便还车难,租赁网点还需再密些。俗语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用在公共自行车服务上,不仅是指骑车人要诚实守信,及时还车,方便下次租借,更是强调租赁点应提供便利的还车条件,以吸引租车人再次光顾。这在公共自行车的推广初期尤为重要。如果还车不便,原先的“开车族”会认为便利性不够,而过去的“步行族”则会认为其经济性大大削减,而这两点恰恰是服务目标人群选择替代交通工具时分别最看重的因素。况且,某一人长期占用公共自行车,也不利于有限的公共资源循环利用,会导致租赁点建设成本大幅提高,这也是之前北京推广公共自行车失败的教训。
改变租车方便骑车难,骑行条件还需再好些。自行车不会脱离于整个交通系统而单独存在。而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近些年的骑行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由于机动车的高速发展,自行车专用道不仅变得越来越窄,时断时续,而且还往往被机动车非法占用,通畅率越来越低;另一方面,由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增加,以及“黑摩的”的肆虐,导致骑行的安全性越来越差。这样的交通环境继续维持下去,骑行人群大量萎缩,最终会使公共自行车失去群众基础。
改变租车方便停车难、修车难,配套服务还需再细些。维修服务不跨区提供、办卡网点稀少等粗放的配套服务,加之商业自行车维修点、存车处的大幅减少,也给骑行者造成了烦恼。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自行车租赁点都是露天的,经过这一个雨季,究竟还有多少自行车能方便使用,恐怕也是个问题。
骑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过,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光喊“绿色出行”的口号、光有低廉的租金,恐怕还不足以吸引公众骑车出行。既然推广公共自行车是为了便民,而且现在还处于试运营阶段,那么不妨尽快多找找、多想想、多改改这些不便之处,让大家都亲身体会到“骑”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