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又是“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大赢家,这应该是最没有悬念的结果,但我们还是喜上眉梢——79家上榜,首超日本,仅次于美国,这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又一例证。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是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创业固艰难,守成亦不易,只有正视不足,才有可能在榜单中长盛不衰,甚至独占鳌头。 财富世界500强的排名依据是营业收入,也就是说,榜单看重的是企业能否做得大,而不是是否做得强。营业收入是与经济增速高度相关的指标,中国经济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稳居世界第一,经济规模已经赶超日本,直追美国,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上榜500强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这种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上榜理由很容易受到经济增速下滑的冲击,日本企业在榜单中的遭遇可谓前车之鉴。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1995年,日本企业上榜数量达到创纪录的149家,与美国的差距只有两家,随后便开始一路下滑,到今年已经下滑至68家,这期间正好与日本经济由盛转衰重合。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已成业界共识,分歧在于着陆的方式是软是硬。现在看来,经济软着陆的希望很大,但是硬着陆的风险从未消失,决策层须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两个目标之间小心拿捏,以免重蹈东洋邻居的覆辙。 中国上榜企业成绩的含金量是需要认真分析的,或者说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排名靠前的企业中,传统产业占据绝对优势,前10名中有七家卖油的,一家供电的,一家开超市的,还有一家造车的,中国的“两桶油”和“一张网”分列五、六、七名。与其他国际同行不同的是,中国的企业多属国有垄断行业,既没有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又没有进入国际市场接受检验。无法想象,当这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实现对内和对外开放之后,其优势地位是否还可以长久保持。 值得一提的是,中资银行排名大幅上升,这是之前就可以预期到的,但与其他垄断性国企类似,中国的银行业同样面临着利润空间受到经济转型挤压的威胁,更为严重的是,中资银行还有利润来源过于单一和资产质量可能恶化的问题。这些都是挥之不去的隐忧。 最后是企业的创新能力,这是中国企业最为欠缺的能力,也是对中国企业上榜贡献最小的因素,当然也最应该成为保证中国企业长盛不衰的着力点。相比于欧美科技企业频频上榜,中国的科技类企业上榜数量较少,而且其中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类不知是否应该归入创新类型的企业。 近期,一项面向大型IT企业的调查显示,科技创新已经取代市场开发,成为企业管理者最为重视的因素。经济危机让世界重温那些简单的道理: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实业发展,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科技创新。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决策者和企业家也当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