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至2008年,我国制造业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研究开发活动中,科技投入强度和企业技术积累有了明显提升,以研发为核心的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企业快速的技术积累;而科技经费和人员投入强度却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创新能力增长的稳定性。从行业层面看,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创新能力提升进展差异较大。中高技术产业增长最稳定且增速最快,高技术产业增幅最小但波动最大,低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增长相对平稳。总的来看,我国制造业开始步入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轨道。
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和应用创新要素并从中盈利的能力。为定量评价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进展及其影响因素,我们构建了制造业创新能力指数,评价了1995年至2008年间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进展,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制造业创新能力变化的趋势和特征
——制造业创新能力在波动中快速提升。
从1995年到2008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指数(以下简称“创新能力”)增长了4倍多,以年均增速16%实现了快速提升。但是,创新能力的增长却很不稳定。有3个年份的增速高达40%~50%,6个年份的增速在20%以内,4个年份出现了负增长。这一现象从2004年开始改善,虽然增速下降到20%以内,但创新能力增长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四类行业创新能力都大幅提高但增幅差异大。
在行业层面,创新能力提升幅度由高到低:中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低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第一,中高技术产业增长最稳定且增速最快。中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在13年间增长了16倍,且始终保持正增长。
2000年前,中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增速波动很大,但从2000年开始趋稳,增速保持在6%—25%之间,是四类行业中增长最稳定的。
第二,高技术产业增幅最小但波动最大。特别是1997年后,创新能力增速从49%持续下跌,2001年转入负增长。
2008年,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增速只有1%。而且,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增长很不稳定,有4个年份负增长,是所有产业中负增长次数最多的。
第三,低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增长相对平稳。低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增长情况相近,创新能力在13年间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左右。两个行业创新能力提高相对稳定,除了都有3年负增长外,分别保持了8年和9年的两位数增长。
影响创新能力变化的内部因素
创新能力指数由科技投入、技术积累和知识产权指标组成。通过对这三类指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科技投入强度增长慢是制约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而科技投入强度波动大又是影响创新能力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技术积累则是促进和稳定创新能力增长的主要力量。
——科技投入强度大幅波动影响创新能力的稳定增长。
制造业科技投入的增幅不大。
1995年到2008年,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仅增长了59%;2008年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为1.81%。科技人员占比在所有指标中增幅最小,13年间仅增长了53%;2008年科技人员占比为5.67%。另一方面,科技投入强度的波动幅度却较大。因此,科技经费和人员投入强度不仅不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反而是导致创新能力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企业技术积累快速增加是创新能力提升的源泉。
企业和科技人员在13年间的技术积累水平都大幅提高。同期,企业平均科技活动经费增长了5倍,2008年达到1025万元;科技人员人均经费增长了4倍多,2008年达到16万多元。由此可见,企业技术积累的快速形成对制造业创新能力增长做出了主要贡献。
——知识产权对创新能力增长的贡献稳定。
企业平均专利申请数在13年间增长了4倍,保持了比科技经费投入强度更快的增长,但小于技术积累的提高速度。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制造业开始步入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轨道。
在过去十多年中,我国制造业已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研究开发活动中,科技投入强度和技术积累有了明显提升,以研发为核心的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随着企业自身能力的增强和竞争压力的加大,企业将有更强的动力从事创新活动,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以“促积累,增强度”实现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稳定增长得益于企业技术积累的快速增加。而科技投入强度的大幅波动却影响了创新能力的稳定增长。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制造业要实现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必须在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加快企业技术积累的形成,保持科技投入强度有稳定且较快的增长。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课题负责人:吕薇、马名杰,课题组成员:杨超、陈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