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CPI和PPI同比增长延续下跌趋势,表明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已实质性缓解,但经济企稳的压力却依旧未改,显示中国确有必要进一步放松宏观政策,通胀压力的大幅缓解,为进一步放宽宏观政策提供了较大空间。
当前国内通胀压力继续大幅减弱,这是6月份物价指数显示的最重要信息。与笔者对6月份CPI为
2.3%的预测数据相近,6月份CPI同比回落至2.2%,比5月份下降了0.8个百分点。同时,PPI同比也大幅下跌2.1%,折射出当前国内工业生产或已出现通缩迹象。由此表明,通胀压力已得到实质性缓解,但经济企稳的压力却依旧未改,显示出当前中国确有必要进一步放松政策,促使经济的企稳回升。
具体来看,6月份CPI已降至29个月以来新低,食品价格的大幅下降仍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食品价格方面,6月份食品价格由5月份环比下降0.8%并大幅回落至下降1.6%,同比价格由5月份的6.4%下降至3.8%,拉动CPI同比上涨由5月份的2.2个百分点下降至1.2个百分点,显示食品价格对通胀的影响已大幅下降。其中,蔬菜因夏季上市量明显回升,环比价格下降15.2%,带动CPI下降0.48个百分点;肉类和水产品价格也有所回落,特别是猪肉价格同比回落12.2%,价格比去年6月份最高点下降44.1%。只有蛋类价格出现明显回升态势,环比上涨11.4%,带动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至于非食品价格压力,与笔者早先的预期一致,受总需求放缓和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6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0,同比上涨1.4%。其中,对通胀有影响的居住价格环比增长均持平,同比上涨1.6%,都属于近两年来低点。
与此同时,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显示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乏力,这也是导致6月份PPI同比下降2.1%并创下30个月以来新低的影响原因之一。例如,国际油价大幅下跌,6月份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从3月份的128美元/桶下降至90美元/桶,下跌幅度约为30%。IMF初级商品价格指数也呈现明显回落态势。这鉴于短期内全球经济转好的可能性较小,海外经济持续疲软将有利于减轻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上述分析显示,国内外需求疲软、食品价格处于下行周期、翘尾因素回落及M2低于既定目标等因素是影响6月份CPI继续回落的最主要原因。在笔者看来,短期内这些影响或难以改变,据此预期未来国内通胀仍将延续回落趋势。但是,通胀压力的大幅缓解,也为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近两月来连续两次降息,则显示了国内货币政策仍趋于不断放宽之中。
事实上,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更突出了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政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从国外情况来看,虽然欧盟峰会已取得积极进展,如允许救助基金直接向银行注资和允许救助基金干预债市等,特别是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将有助于寻求紧缩财政和维持一定增长之间的平衡。但由于目前欧元区内部协调较为困难,落实细节还存在一定的阻力。例如,原本计划在7月9日达成对西班牙银行业援助的最终协议,最后期限又被推迟到7月20日。此外,芬兰和荷兰反对用欧元区救助基金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受困国家的政府债券。这些事件无疑为问题的解决增添了不确定性。
从国内情况来看,早前公布的6月份中国PMI指数为50.2%,比5月份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虽然回落幅度要小于市场预期,但其下降趋势未改,表明当前国内经济尚未出现企稳与反弹的迹象,从数月以来的消费和投资回落、工业增速低于10%中可见一斑,也预示了即将公布的二季度GDP增长不容乐观。
有鉴于此,正如温家宝总理近期在江苏调研时指出的那样,未来要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尤其是强调稳定投资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笔者据此判断,未来拉动投资将更加依赖“铁公基”和保障房等基础建设投资,但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出现太大变化。此外,在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方面,预计下半年还存在一次降息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机会。确实,只有延续政策进一步放松趋势,才能保证今年二季度可能成为本轮经济下滑周期的真正底部,第三季度GDP才能出现明显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