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是大盘股中信重工新股上市的日子。由于中信重工是经过初步询价后首只直接定价发行的股票,所以,中信重工上市首日的表现令人关注。
实际上,中信重工上市首日的表现也确实“出彩”。当日,该股仅以高出发行价2分钱的价格开盘,随后该股迅速跌破发行价,并创出全天最低价4.63元,之后该股又被迅速拉到全天最高价4.89元,较发行价上涨0.22元,涨幅达4.71%。此后全天维持整理格局,最终以4.79元报收,全天涨幅2.57%。
中信重工之所以能在股价跌破发行价之后迅速拉起,动力显然来自于公司控股股东中信股份的增持。在公司股价开盘1分钟即破发的情况下,中信股份立刻出手增持了1897.06万股中信重工的新股,动用资金在9000万元左右。中信重工因此开了新股上市首日大股东增持的先河。
控股股东的增持让中信重工在新股上市首日转危为安。但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甚至应该加以禁止。
虽然说管理层与市场各方对大股东增持一直都持支持态度,但这并不表明大股东增持就没有负面影响了。尤其是中信股份在中信重工上市首日的增持,其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首先是加剧市场对新股上市首日及上市初期的炒作气氛,加剧市场的投机炒作色彩,与管理层抑制新股炒作的监管思路背道而驰。自从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以来,抑制“三炒”(炒新、炒差、炒小)就成了管理层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沪深交易所还为此出台了相应的监管规定,证监会也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里表示,要继续完善对炒新行为的监管措施,维护新股交易正常秩序。而大股东在新股上市首日增持股份,显然为市场炒作提供了一个炒作题材,很容易引发市场的投机炒作。因此,大股东在新股上市首日的增持,与管理层抑制新股炒作的监管思路相违背。
其次,大股东在新股上市首日的增持,容易造成新股发行价格的走高,不利于抑制“三高”发行,不利于新股发行价格回归理性。中信重工作为询价制度出台后首家直接定价发行的公司,其定价的合理性需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如果中信重工破发了,甚至是大幅度破发,那么直接定价的不合理就会暴露出来,以后发股再直接定价,其发行价格就有可能走低。但如果有了大股东在新股上市首日的增持,新股高价发行的问题至少在新股上市初期会被掩盖,哪怕就是发行价格走高一些,申购者也有可能获利出局。因此,大股东在新股上市首日增持,将成为推高新股发行价格的重要因素,进而加大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
此外,大股东的增持不论是在新股上市首日的增持,还是在其他时间的增持,都在加固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地位,这与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也是相违背的。如中信股份原本就持有中信重工62.95%的股权,经过增持后,中信股份直接持有中信重工的股份增加到已发行总股份的63.64%。
所以,对于大股东在新股上市首日的增持行为,应坚决予以叫停。同时规定,新股上市的第一年大股东不得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而且持股达到公司总股本50%以上的大股东,不得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以抑制新股上市首日及初期的炒作,并引导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走向完善,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