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部长的五年中,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个问题。而这五年中,科技部也进行了很多创新和完善,但这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期待还有相当距离。科技体制中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我想,首先这些问题是有解的,我们能够通过协调奋斗解决。但是,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坚决努力,深入实践。科技体制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但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终会成功。”
7月6日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拉开了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大会上颁布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成为本次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性、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十二五”是落实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攻坚阶段,是我们能否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期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究竟要改什么?怎么改?就此,记者专访了科技部部长万钢。
|
改革不是“另起炉灶”, 是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化和延伸 |
记者: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
万钢:去年7月,按照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由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组长,成立了21个部门、单位和地方参加的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调研及文件起草小组。应该说,《意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研究起草《意见》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新部署;二是全面落实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需要构建更富效益和活力的科技体制改革;三是应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对科技体制机制作出相应调整;四是我国科技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这次改革不是“另起炉灶”,是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化和延伸。规划纲要重点对科技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对改革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和任务;《意见》则着重对科技体制改革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
记者:科学技术发展到新阶段,出现新问题,传统管理模式难以为继,因此需要改革。这一点比较好理解,那么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我国科技体制机制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万钢:当前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问题大致分成四类。第一是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体地位没有创立,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产学研用结合得不够紧密,各创新单元组合在一起以后的整体效能需要提高。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来,行政因素还是太多,条块分割造成的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限制和影响了创新的效能和能力。
从科研的管理上看,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还不能完全符合创新的规律。
从人才培养上看,创新环境还不够优化。对青年人才培养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和聚集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的措施还不到位;创新团队发挥作用的环境还不完善;人才评价的方式方法还须符合规律。
总的说来,我们就是要在这几方面努力改革创新,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记者:这次科技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万钢:这次改革要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三是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四是坚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五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改革的核心是密切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关键是要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真正建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
早在2006年出台的科技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但现在对这个问题仍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创新还是应该以科研院所为主。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弱,担心企业承担不起这个大任;另一方面是对技术创新的基本规律还没认识透,没把握准当前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的趋势。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这也是国际经验。
当然,我们强调企业的作用,并不是说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创新中不重要。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
记者: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万钢: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关键是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比如《意见》中提出,要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决策,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研究,联合培养人才,共享科研成果。
《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加强对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分类考核。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和金融支持,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向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的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和服务标准。落实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这是一个落实的过程。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已有的政策,要抓紧落实和完善;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制定相关新政策,把《意见》的精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