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激情谢幕,忧心上马
上周,持续折腾了近一个月的欧洲足球盛事终场哨响。尽管有国内媒体“保守估计”,欧洲范围内因本届欧洲杯而衍生出来的经济总量,超100亿美元,所涉及的资金流量则超过500亿美元。然而,舆论对于欧债危机的升级扩散,依旧忧心忡忡,媒体调侃的“欧债杯”仍将继续,即便是对冠军斗牛士,同样不乐观。
一个非常直观的信号是,周四晚上,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欧洲央行在内的“全球央行集体降息”。有评论指出,在欧债危机升级、国内经济不振等的多重打压下,全球各央行纷纷选择刺激内需,并将银行盈利转让给实体经济。
意外,是人们对这次降息的普遍反应。当晚央行19点左右发公告,两个小时之内,微博平台之上,已经是满屏满屏的“降息”,或是快讯,或是简评。超过30位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如巴曙松、郭田勇、韩志国、王福重、任志强等等,纷纷通过自己的加V账号,对央行此举进行了解读。除了对于降息系出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和稳增长这一意图的认识较为一致之外,专家们对于降息所能产生的作用的解读,却有所分歧。李大霄直呼“非常及时”,此举乃是“重大利好”。而王福重则认为,降息无用,“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经济”。而沙黾农甚至认为,“此次降息也有着驱赶储蓄资金进入股市的意味”。
毫无意外,第二天,几乎所有的财经媒体,头版头条都是两个字——降息。当然,国内媒体的目光,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国央行的“非对称性降息”上。事实上,这已是央行“不到一个月再度降息,近四年首次非对称降息”。而这“非对称性”,不仅仅是降息本身,或许还可以作为对降息背景以及降息效应的概括——与某报题为《购房成本持续降低百万房贷月供减少148元》相对应的是,上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银行股纷纷惨淡下挫。
非逻辑性:一个项目与一个概念
当大多数中国球迷仍深陷“欧洲杯时间”,驮着厚重的眼袋极不情愿地爬起来前往上班时,他们绝对不曾想到,一场起源于中国西南的舆情风暴席卷全国。这场风暴竟是这般汹涌,几乎一下便卷走了欧洲杯所有余热,也卷走了以及狂欢之后的疲惫和困顿。而当这一场风暴折射到资本市场上的时候,是如此的直接而又不可理喻。
在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公布的“舆情周榜”上,宏达股份毫无意外地夺魁。尽管舆论的主视线一直都被一些更为宏大的命题所吸引,只偶尔有一缕两缕余光瞥向这家原本处于事件中央的上市公司,但还是对其股价和声誉造成难以修复的重击。7月3日,公司公告称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停止建设。7月5日,公司再发公告,强调钼铜项目仅举行了开工典礼,尚未正式开工建设,项目的终止建设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这一周,宏达股份的股价创出了3年多来的新低。尽管整体舆论环境仍然相对敏感,《中国经营报》的一篇报道对这家公司的评价仍不无同情:“它是事件的起因,但却在事件中被‘忽略’了——无论项目本身,还是它的利益和未来。”这篇报道还援引券商分析师的话,指出“钼铜项目停产对公司的深远影响还在继续发酵中”,其“未来转型矿产之路步履艰难”。
当然,宏大股份的遭遇,尚不能说明中国股市的“非逻辑性”。7月3日突然暴起的晨光生物甚至能让你哭笑不得。当日收盘后,有网友发微博道“两市唯一一只催泪弹概念股晨光生物居然封了涨停,你还在坚持原来的投资观 而对于晨光生物来说,尽管股价暴涨,公司上下恐怕都相当沉重。顶着“催泪弹概念股”这一顶帽子,公司今后的日子,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家公司与宏达股份一道,一同登上了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舆情周榜,屈居第二。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稍显无奈地呼吁:投资者,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