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的人事怪现状:“该教育局,一方面大量人员超编,需挪用其下属单位的事业编制。另一方面,部分退居二线的官员占着编制,不上班,吃空饷。”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梅赐琪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吃空饷”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类是“占坑”,一些干部亲属利用各种关系,人不上班,但是把编制占了;另一种是“挪坑”现象,就是这种“退居二线”的情况,把职位挪出来,但是把编制占住。
“在目前这种近乎终身制、封闭、名义低薪的官员体制之下,官员除了吃皇粮之外,并没有出口,因此,只能体制内解决。但是,如果他们长期滞留在一个岗位,就会影响到其他干部的上升空间。因此,让这样一部分人‘吃空饷’是在目前体制之下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梅赐琪说,“实际上,我们客观地来看,这些官员退居二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而且他们退居二线之后所拿到的‘空饷’,与庞大的职务消费相比,可能并不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数据。”
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部分人占着编制却不干活儿,单位需要干活儿的人,却可能遇到“无编可用”的情况。有专家认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占编制却“吃空饷”现象,反映了目前编制管理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的弊病,干部“能上不能下”,一些“退居二线”的官员有一定职级,不愿放下架子或没有能力去做大量事务性工作。
“要解决‘吃空饷’的问题,恐怕不是把人都清除出去那么简单。”梅赐琪认为,“问题的根源还是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政府职能不转变,政府还是去管理和‘包办’很多事情。‘空饷’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维护这个体系稳定的一种隐性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