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提出“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第一”,但有的投资者担心会不会“圈钱世界一流?扩容世界一流?
”。这样对于“世界第一”目标的议论,与国内直接融资过度依赖股票融资有很大关系。 企业的直接融资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股票市场。国内公司类信用债的余额不到股票市值的四分之一,只占全部债券存量的五分之一。相比之下,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上的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远大于股票市场融资额,企业债券融资是股票融资额的3至10倍。 更重要的是,国内外企业的融资观念与偏好存在严重差别。国外企业直接融资通常采取
“先债券,后股票”的方式,而国内企业存在“一切为了上市”的圈钱思想,导致“先股票,后债券”。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指出,企业采取债券融资比股票融资更为有利,因为债券融资的综合成本低。各国税法基本上都准予债券利息支出在税前列支,而股息则在税后支付。可在我国,企业由于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不想承担债券还本付息的硬约束,加之股票融资成本较低,因而热衷于通过股市“圈钱”。 股票与债券融资比例的失调,意味着企业直接融资变成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度依赖股票市场。由此,股市扩容压力有增无减,严重挫伤了投资者信心。目前排队等候上市的企业超过700家,形同一个“堰塞湖”。假如其中的相当数量融资需求,被分流进入债券市场,将是股市投资者的特大利好。 可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鼓励企业更多利用债券融资,还只是一句空话。最大的障碍是,国内企业高溢价上市圈钱容易,又没有太大的回报压力,“圈钱市”对他们充满诱惑。富豪榜上的宠儿,大量由股市
“制造”,而不是得益于债券融资。不少公司IPO后刚过
“锁定期”,大小非及高管就忙着减持,兑现的获利回报高达几十倍。对他们来说,圈钱所得比其几十年经营业务赚的利润还多,上市成为实现财富梦想的捷径。 引导企业更多利用债券融资,一方面,需要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创造更好的债券融资环境。海通证券副总裁金晓斌在上周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提出,企业类债券发行管制、发行规模等方面,主管机构设置了相应的门槛,导致市场规模小、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他建议,放松债券发行的管制,适当放宽企业债、公司债券的准入条件,推动发行利率由市场决定的机制,放松企业直接债权融资规模不得超过净资产规模40%的限制。同时,鼓励更多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扩大个人投资者在债券市场中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应当遏制与打击圈钱,根治上市不思回报的陋习。债券融资须按时还本付息,股票融资却可以多年不分红,如此差别致使大小公司都想上市圈钱,而不愿把债券作为直接融资的首选工具。管理层正在加快推进股市改革,明确指出“要采取最严格、最严厉的措施,强化诚信责任和法律意识,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圈钱市”不得到治理,债券融资很难有吸引力,“股强债弱”格局也难以改变。 把中国资本市场建成世界第一,不该片面地以股票市值规模第一作为标志,更不能简单依靠股票市场大扩容来推动。对此,管理层并非没有认识。上海证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向媒体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不在股票市场,而在债券市场。
” 既然已经明确目标的真正所在,就该在发展债券市场上花大力气,争取未来几年扭转“股强债弱”的局面,将此作为比提高股市规模更为重要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