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对媒体表示:“内地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另据此前澳门公布的数据,内地供澳食品合格率达100%。看到这一组数据,笔者为香港同胞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情不自禁想问一句,内地食品的安全率又如何? 根据媒体刊载的“官方数据”:多年来,内地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经历了“多年整顿”,合格率只有一个模糊的“90%左右”。且不说数字有差异,供港和出口类食品与内销食品的检验标准也有差异。实际上,内地食品安全事件的层出不穷,已经增添了足够多的注脚。 这种差异,不只是存在于食品品质上,更存在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上。记得多年前内地乳业深陷三聚氰胺问题时,蒙牛集团高层就对香港媒体直白表示:蒙牛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内地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供港产品的品质高,也更安全。当这番表述传到内地消费者耳中,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同样是花钱购买牛奶,缘何就有了分别、有了差异?这固然与企业对不同市场的差异化策略有关,也与政府部门的监管水平密不可分。 或许有人会说,香港食品安全,是因为一个城市好管,一个硕大的国家难管。但稍加研究即可发现,香港特区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超内地;在管理机制上,香港的监管机构职责明确,而内地则存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以至于涉及食品安全的部门太多、环节太多、造成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从媒体对供港食品的报道可知,为香港生产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基地要备案,还能得到国家补贴。显然,供港食品关乎国际形象,也是我们的样板工程。除此之外,大多数地方政府最关心GDP,如果对食品企业“管手管脚”,势必会抑制经济发展的速度。如果政府继续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待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真正将百姓饮食安全作为最大的关注点,恐怕很难消除内地和香港的食品安全水平差异。上述原因也是食品安全水平提升不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幸,昨天《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出台,首次提出确保刑事责任追究到位、食品安全纳入街道职责、企业负责人负首要责任、食品安全问题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等手段。这些提法,令人耳目一新。希望这一新政能让政府转变观念,为国民提供更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