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铲除城市管理的“水泥锥”思维
2012-07-05   作者:刘洪波(长江日报评论员)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广州市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水泥锥。这些水泥锥摆布规整,排列井然,一眼看去甚至可称壮观。谁制造了这些水泥尖锥,它们又由谁来管理?媒体探寻,先是无人认领,第二天广州市建委才承认是主建单位。   
  城市是人群密集的空间,由此既富含创造的活力,也集中了管理的烦难。广州市的天桥水泥锥,显然是一种管理措施。在这些水泥锥还无人认领时,人们大多已经想到,它们是为了防止流浪人员在桥下住宿,人们甚至直接使用了“驱赶”一词。现在,主建单位已承认,初衷是“为了防止流浪汉留宿桥底影响市容”。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城市管理的真实视角。流浪人员留宿桥底,可能有多种问题,例如安全问题,流浪人员可能被车辆辗压,普通市民可能有治安担心,人们还可能思考桥底成为事实上的贫民窟,这给公平发展提出了课题。     
  其实,用水泥锥占领天桥底部的地面,不只是能够驱赶流浪人员。桥底既可以流浪栖身,也可以停驻车辆,还可以堆积物品,乃至搭棚住人。桥底的客观用途实在很多,当然,大都是不正规的用途,也就是在城市管理上,属于非秩序行为的用途。桥底地面尖锥密布,这些非秩序的用途似乎就可以一举扫清了。     
  从效果上说,水泥锥消除了桥下作为非秩序行为发生场所的可能,使那里除了水泥锥外,不能停留任何东西,包括流浪者的睡眠。这就可以表明,浇筑水泥锥是城市的秩序化举措。这些水泥锥是一种对权力眼中的无秩序场所加以占据的设施,它用占据空间的方式,封禁了任何人使用那些空间的可能。如前所述,其初衷是使这些空间不能被流浪人员使用。      
  另有报道,在深圳,街面上是否出现流浪者,甚至成为城市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前面也已经说到,这种清除流浪人员的行为,是要避免“影响市容”,或者如一些大型活动所见到的,也有清除治安隐患的意思,但显然不是为了流浪人员安全起来,而是避免流浪人员威胁别人的安全。     
  城市的秩序化,当然是重要的,但秩序手段的文明也非常重要,就像飞机安检通过仪器而非让人一个个脱光,就像作为“替身警察”的摄像监控不会对人直接逼视而是尽量安装在不起眼的地方,就像严厉禁止往往用一种“请勿”口吻。天桥下的水泥锥却那么凌厉刺激,它摆布到哪里,哪里就出现了大片的水泥荆棘,它用水泥荆棘清除桥下的所有东西,也因此将自己更刺目地变成了难以忽略的城市景观。      
  就像我们看到铁丝网就会联想到战场,水泥锥使人们看到的是秩序在野蛮奔突而非由文明养成。可以说,水泥锥这种破坏和占据空间的物体,它确实很有秩序感但那不是一种正常的秩序。   
  值得深思的是,这些水泥锥在广州已经存在了十多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人们与之为邻,不以为意,并没有觉得异样。直到有人将它拍摄下来,呈现出来,它才成为一个议题,受到注视,并产生陌生感、问题感、异样感。我们其实很容易跟野蛮的气息相安无事,和谐相处,这大概算是一个小小的警示。
  接下来我们可以想见有关部门会把这些水泥锥移除,但更值得我们期待的是有关部门能在心底里在管理理念上移除那些生冷粗暴的水泥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无主”水泥锥难道是太空人所造 2012-07-04
· 北京:云计算、3G等将纳入城市管理应用 2012-01-17
· 城管形象问题折射城市管理的转型 2011-11-28
· 首都城市管理仍在“靠天吃饭” 2011-06-27
· 首都城市管理仍在“靠天吃饭” 2011-06-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