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市场资金压力,近期央行连续两周多次实施逆回购操作,实属历史罕见。本周二(7月3日)1430亿大规模逆回购,更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关于“降准”的预期。
应该说,央行此刻实施天量逆回购,对于保证市场正常运行、利率稳定有着十分的必要性。但是,显然现在的流动性紧张,更多是结构性问题,而不能因此成为继续大幅放松货币的理由。确实,因为存款准备金率畸高,早已经超过了理论经验红线,导致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在目前的形势下,“降准”当然理所应当,但是必须以提升基准利率为前提。否则,货币宽松信号过于明显,银行贷款扩张只怕会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而再度走向天量信贷格局。
目前,每月5000亿到8000亿的贷款增量,其实并不低。如果能够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这些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实体经济需求。资金的优化配置才是根本。在如今中国经济“挤泡沫、调结构”的关键当口,切不可再为了缓解局部的资金紧张,以货币总量的重回高速膨胀为代价,置大的经济“主动调整、正常回归”于不顾。
就此而言,“降准”有必要,不过是为了弥补前几年过度“提准”的失误,但现在“降准”,绝不是为了重回“保增长”的老路。当务之急还是厘清金融系统何以效率低下、资金何以未能“钱尽其用”的问题。很明显,这都不是动用逆回购、“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