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中国经济形势,中国央行明显加快了货币政策的松动节奏,并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从5月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到6月初决定三年来首次降息,都显示央行的行动不仅仅是为了提振国内经济增长信心,而是预示了其货币政策已经趋于持续松动的明确信号。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具体论证。 首先,主要经济数据难掩当前宏观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显示,1-5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0.1%(逼近20%的增速下限),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3.8%,较4月份有所放缓,表明当前投资与消费仍将继续向下趋势。另一方面,5
月份工业、进出口和物价水平似乎正在改善。其中,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9.6%,比4 月份加快0.3
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长15.3%,大大高于4月份的4.9%,进口同比增长12.7%,也显著高于4月份的0.3%。同时,CPI和PPI继续双双回落。 从当前外需形势分析看,5月份中国出口回升主要是基于对美国出口的大幅反弹,因为美国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中最稳定的国家,但目前还难以预测美国经济能否“顶住”欧债危机的一轮又一轮冲击。同时,欧洲市场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较大,如今年上半年中国家电行业对欧盟市场的销售量就大幅度下滑50%左右,下半年欧元区的紧张局势还可能继续恶化,甚至不排除希腊等退出欧元区等极端情况出现。另外,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尚未改善。这些情况都表明,外部经济压力有增无减,5月份进出口数据是否具有偶然性,这个问题也值得思考。 另从当前内需变化看,一方面,消费形势难以乐观,一季度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开始下滑,这一下滑可能性还将延续;另一方面,在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减缓情况下,加上外需形势不乐观,工业生产数据虽有所反弹但难有回升力度。从PPI同比增长连续4个月出现负值以及5
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MI)同比下降1.6%分析,当前中国国内制造业活动相当低迷,仍处于下滑态势的中国经济有可能走向通缩。 其次,针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经济形势,我们已不能简单复制2009年时经济刺激政策,但又必须实施趋于更加松动的货币政策。 之所以讲难以简单复制2009年时经济刺激政策,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2009年时情形确实有很大的不同。2009年,中国经济是“突然”受到外部经济和金融的冲击,可以用所谓“四万亿”的投资予以“突击”应对,经济有可能在第一波强心剂的刺激下出现反弹。请注意,这仅仅是反弹,因为刺激只能应急而无法解决经济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很可能正在陷入令人担忧的“经济缓慢下滑—预期不断看淡—经济持续走低—底部一蹶不振”的困境之中,恐怕再用较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也难以奏效。 另一方面,在外部冲击不断、危机愈演愈烈及国内经济走向非常明确等情况下,中国央行在5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前果断降息,已经不仅是为了简单地“稳增长”或放松银根,而是警示中国经济已经存在不断下滑风险。由此,货币政策也不再是所谓的“预调”,而是货币政策已发生趋于进一步持续松动的重大变化。 因为,一是央行三年后重新降息,反映货币政策已经出现重大转变信号。由于5月份CPI同比增长创下了自2010
年6
月以来最低水平,这为进一步放松银根留出了政策空间。更重要的是,CPI在内外需进一步萎缩情况下将可能继续走低,趋于更加松动的货币政策走向几乎不可能“逆转”;二是央行的降息举措,可以大幅度调整商业银行的利率浮动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市场不景气情况下进一步向下浮动利率,这为商业银行全面放松信贷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中国央行在三年后重新降息,反映出中国与全球各国货币政策重新趋于同步的强烈信号,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目前很难找到“不宽松的”。 上述分析显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趋于持续松动确有必要,这一货币政策重大变化的明确信号也值得引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