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金融创新
2012-06-27   作者:杨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金融创新已成国内时下最为热门的词汇之一,然而究竟怎样的金融创新才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太多问题值得重新思考。
  金融创新的根源,通常在于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重新组合,以开发新的金融功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并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就当下国外纷繁复杂的金融创新动力理论而言,大致可归纳为经济和金融需求、技术进步、控制风险、规避管制、制度变迁、追求利润等几个方面。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漫长的金融演进过程中,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及金融财富的交易和管理需求,曾经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其余的因素则起辅助和补充作用。就其最早的创新来看,因为中世纪欧洲诸国的弱势政府无法有效获得资金,不得不求助于对外负债,进而催生了政府债券,奠定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础。
  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一个宽松而剧烈波动的全球金融大潮的来临,金融机构巨头在国际范围内的作用日益增大,追求利润逐渐成了金融创新的核心动力。正是在追求利润的激励下,金融“大鳄”与“小鱼”一起,视金融风险、技术与管制为财富,不断推出各类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创新,逐渐脱离了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甚至操纵和影响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进而运用金融交易来获取最大利润。在金融巨头的“贪婪”背后,实际上隐含了后工业社会人的欲望失控,这样的金融创新,逐渐凸显出“弊大于利”的特点,带来金融泡沫并酿成了危机。
  在我国,直到20世纪之前,一直体现出中央集权的政治与财税体制特征,并未经历欧洲式的封建社会,中央政府具有极高的财政资金“汲取”和“分配”能力。即使短期的公共信用破产,也无法动摇这套财税体制,只是用朝代更替来实现信用升级。中央政府从来不太需要运用债券等金融手段来向民间筹资,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因此都发展不起来,这从根本上削弱了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动力。
  上世纪初爆发的辛亥革命,是民主、政治、经济金融等一系列矛盾积累的结果,其中压垮旧体制最重要的一根“稻草”,是四川保路运动,也就是政府把民营铁路收归国有并向列强借钱引发的矛盾。保路运动爆发的原因中有两个至今很值得探讨:究竟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更有效率?在民间资本充足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本土金融机制而不是只利用外资?从金融角度,辛亥革命也可视作政府财税权利弱化后,由于缺乏金融手段和金融支持而导致的结局。辛亥革命还激发了现代金融要素和金融问题,如地方纸币和军用票导致的货币体系多元化、大量的债务和股权融资、民间资本参与的政府融资平台、基础设施收益权抵押贷款等等,另外,诸多革命者获得融资,也很有些现代风险投资的特点。
  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激发国内金融创新的动力,无论怎样千变万化,都可以归因为两大基本要素:融资需求和政府推进。以我国出现的第一家银行机构——中国通商银行来看,创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铁路建设融资需要,创办者也是政府官员,属官商合办。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同样一方面贯穿着融资压力的作用,如国企改革、产业升级都需要银行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另一方面以政府主动引发的创新为主线,旨在满足经济改革需要和避免市场失灵。这种“稳健”型金融创新避免了更大的危机与泡沫,但在新形势下正面对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比如,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金融创新过于偏重于比较优势部门,如工业产业、基层设施、大企业等,而对小企业、民营企业、农村领域的创新支持明显不足。再比如,在创新演进中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促进金融业不断壮大的改革,却逐渐走向了追逐利润型的创新。而金融创新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居民福利的需要,这也是顶层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又比如,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创新体现出“自上而下”的特点,但眼下为了适应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金融创新逐渐呈现地方推动的特色,如出现各种“金融创新试点区”等。然而,正如对“李约瑟难题”的解释之一是我国缺乏草根创新,自下而上的金融创新的动力最终也应落到“草根”身上。还有,拘囿于融资与政府推进的创新往往缺乏活力,对此理该进一步放松管制,发挥技术等因素的促进作用,给予市场主体以合理规避管制的创新空间。
  总之,当前阶段所需要的金融创新,应该体现为以服务实体经济“弱势部门”为目标,激发民间创新活力为主线,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追求创新利润为补充。为保障这种新的“稳健”型创新,一方面需要从国家层面协调金融改革、管理与创新,另一方面则需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构造分层的金融监管机制。尤其需要给予地方政府在地方金融发展、小型金融机构管理等方面以合理的市场化定位,赋予合理的职责,同时弱化地方政府对金融的行政干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金融创新理应与监管制度创新同步 2012-05-15
· 温州金改之辩:一种增量式金融创新? 2012-05-07
· 以金融创新营造经济增长新环境 2012-04-18
· 资金持续涌入金融创新板块 2012-04-13
· 深圳争取金融创新试点仍待批复 2012-04-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