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如今已是我国公民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是沪深股市20多年来熊长牛短,调查数据显示,去年沪深股市分别以21%和28%的跌幅领跌全球股市,5000万股民亏损面达87%,今年上半年原本稍有起色的行情,又在近几周的大幅下行中“抹去”了九成涨幅。若把数万亿社保资金结余、住房公积金和财政盈余委托机构投入股市,则需慎重估计其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克服制度缺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股市的健康发展。在资本市场建设“货币池”,就是完善市场功能的选择。 所谓“货币池”,是按流动性的使用属性,先设定一个安全‘阀值’,将风险储备放入其中,再将此之外的全部流动性合理投放于一个功能完备的、具有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投资篮中。这个投资篮就是“货币池”。由于功能定位的偏失,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来始终在扮演为实体经济“输血”的角色。而纵观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资本市场是由银行、保险、证券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的、融为一体的金融统一体系,既是“输血者”,又是“造血者”。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在资本市场构建“货币池”,将能促进资本市场在“功能完善”、“资产安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价值获得全面提升,并促使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外在动力。 “货币池”也有利于区域定价机制建立。在金融及金融衍生品发达的新时代,供需双方信息高度不对称,决定竞争胜负的不仅需要依靠制造业领域,更多还需要在金融衍生品领域通过竞价来体现。因此,中国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金属矿产品期货以及衍生品市场,建立中国矿产品定价机制,规避价格风险,建成与欧美“品种分工,时区分工”的权威性世界资源商品“定价中心”,争取人民币立足于区域发挥“货币锚”的长期作用,这是中国亚洲策略的立足点,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承载着人民币国际化使命。而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区域内其他货币的“货币锚(Anchor
Currency)”,必须依靠有强大竞价能力的资本市场和“货币池”。 此外,在资本市场建立“货币池”,对推动人民币FDI业务和实施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避免以央行过度投放基础货币来吸收外汇,减少流动性,进而减轻输入型通胀,均具有重大保护和推动意义。随着人民币FDI推出,完善跨境结算将使人民币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重要载体。事实上,今天人民币已能与俄罗斯等国的卢布、中亚、中东等国的货币一道成为石油计价和结算的主要货币。在“货币池”的有力推动下,可以有效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化环境下的合理商业交流,主动平衡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为适时开放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世界货币性质和主导权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其进程虽是渐进性的,但演绎和分化的行为,正促使世界范围产生新的“羊群效应”:有能力的主权国家已参与到全球资源的竞争之中,并主动寻求加入到“理想”的利益集团;没有能力的主权国家,则将“有计划”的被分配在相应的利益层面。“羊群效应”所导致的结果是,全球力量的分配形式将不再是横向“平面化”,而是纵向的“金字塔”形式的分配。至于未来“空间整合”的货币主导,形势则比较复杂。欧元区国家正全力以欧元来主导空间整合,这样的空间整合方式是前所未有的,也是长期的和充满波折的。 据欧债处理所透露出的最新解决信息,其路径估计是:先法律,次货币,再资产,后防务。“制定新的欧盟条约”的法律公约的签署,将标志欧元区国家向统一的、独立的主权国家联盟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借此可以推断,未来更大范围的、跨越洲际的主权国家整合,很可能是沿着先欧洲,再推向全球的路径进行。可以预见,由欧洲引发的地缘性经济乃至政治动荡,将伴随世界范围的资产整合逐步扩展至全球范围,直至产生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 在刚刚结束的20国集团(G20)第七次峰会上,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对希腊的选举结果表示出了谨慎的乐观。虽然第二次选举结果能让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但结束这场危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中国来说,抓紧还未结束的欧债危机所形成的“共振期”,正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尤其是加快建立资本市场“货币池”的最佳窗口期。 虽然美联储决定将扭转操作规模增加2670亿美元并延至年底,但推出QE3的概率仍在增大,预计此次推出的总量大概在一万亿美元上下。鉴于前两次推出的时机遭到舆论的恶评,美国此次表现出相当的克制,据估计很大可能将QE3分成两批入市:今年三季度可能先行推出2000万美元额度;明年一季度再推出余下的8000万美元额度。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罕见地鼓励日本进一步放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日本央行近期宣布,扩大“全面宽松计划”规模5万亿日元。而自大地震大海啸至今日本央行推出的流动性累计已达135万亿日元(约2.1万亿美元)。由于其产业大量与中国重叠,加之人民币与日元已实现直接交易,日本继续大量释放流动性,势必推动国际范围通胀的进一步加剧,不可避免导致日本商品大量倾销中国,逼迫人民币大幅贬值,通胀将再度泛滥。 今天的通胀治理,犹如治理洪水,非得采取“堵”与“疏”相结合的方法不可。在资本市场构建“货币池”正是有效解决通胀的方法之一,既减少“系统性”治理通胀,又能使资本市场的新功能“再生”。因此,为顺应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应对全球第二次通胀期的来临,加速构建资本市场“货币池”,筑起为未来提供安全的“泄洪渠道”,已成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