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的市场化之路还很漫长
2012-06-26   作者:熊锦秋(资深经济研究工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因为沪深两市持续暴跌,是否考虑暂停新股发行,又成了市场各方争论激烈的话题。有专家极力推崇新股发行市场化,认为股市目前的颓势是由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决定的,与新股发行无关,建议证监会坚守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不动摇、新股发行节奏市场化不动摇两大底线。对这样的论点,笔者不予认同。
  所谓市场化,是指在开放的市场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胜劣汰为竞争原则,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效率最大化目标的机制。简单点说,市场化就是利用价格机能达到供需平衡的市场状态。显然,市场化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A股市场无论是宏观基础性制度,还是微观体制机制,都离完全市场化的内在要求相距甚远,尤其是新股发行问题更加繁杂,
  首先,新股发行仍是核准制,说白了还需要审批,并没有实行注册制。就算创业板新退市制度已经出台,但按这些制度一两年之内创业板难现退市公司;而主板(包括中小板)新退市制度还没有正式出台,且意见稿仍为借壳上市留有后门。所以总体来说,退市制度对上市公司构不成强有力威胁。很显然,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市场需求”的话语权并不大。
  其次,目前企业竞争上市资格也并非完全遵循优胜劣汰原则。至少发行人与承销商、保荐人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格局还不见根本改观,由于利益驱动,这将使得一些基本面很一般的企业也能包装上市甚至欺诈上市,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
  其三,由于发行人、中介机构、一些买方之间存在利益关联,价格约束机能对A股市场一些主体实际上已部分失效。比如,对于与自身有关联的股票发行企业,承销商会不遗余力抬升发行价;而有些基金管理人也会为了一己私利,为新股发行倾力捧场、高价认购。
  可见,当前A股市场新股发行远未满足市场化所必需的必要条件,在股市宏观基础性制度“马力不足”、新股发行微观机制又不时掉链子的情况下,非得硬要去追求新股发行的完全市场化,其结果只能是新股发行的伪市场化。有承销商、保荐人的高水平包装,有一些基金的大力捧场,伪市场化圈钱发行或许仍可进行下去,目前排队等待过会的公司已超700家,且仍有逐渐增加趋势。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自我约束、而不采取一定的行政干预,局面要改观,或许要耗费太长的时间,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当然,A股市场经过多年起伏波动,也确实已经形成一些市场正常元素,已经部分“市场化”。比如说炒新族也懂得顺势而为,大势不好时就歇一阵,此时新股破发现象增多、发行市盈率也会由此降低,显现“市场约束”功能。但不能不看到,这种约束在某种程度上还只能算是阶段性约束、或者是伪约束,因为它还只是跟随二级市场大势的约束,一二级市场之间割裂局面依然没有根本解决。比如,就算目前二级市场平均估值为10多倍市盈率,5月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却仍达30多倍;另外,只要大市企稳或反弹,新股爆炒行情仍可能重新上演,发行市盈率或许又将脱离二级市场估值水平畸形飙升,成为无拘无束的脱缰野马。
  经过郭树清主席上任以来的大力治市,今年新股发行融资额和发行市盈率这两个指标均比去年有所下降,“三高”现象有所缓解,但这也可能部分与上半年市况持续低迷有关。随着新股逐步上市,大小非、大小限持股逐步解禁,市场流通规模越来越大,在上市公司分红还不慷慨情况下,市场入不敷出,存量资金越来越难支撑目前的估值水平,承载力越来越弱。每个新股的上市、每次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高管减持,都会成为股市难以承受之痛。对照这样的现实,某些专家认为市场下跌与新股上市无关的观点能站得住脚吗?
  在健康有序发展状态下的股市,监管部门确实无须调控新股发行速度,也无须对股市涨跌负责,但审视现阶段的A股市场,离这样的发展状态还有相当的距离。既然新股发行在诸多方面尚未真正市场化,那么所谓坚守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不动摇、新股发行节奏市场化不动摇云云,不也就失去了立足之本吗?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下周3只新股发行募资约46.64亿 2012-06-21
· 过去一月招商基金中签9新股踩中6只破发股 2012-06-14
· 四新股破发 泰康人寿一日浮亏2754万元 2012-06-13
· 新股上市:龙洲股份、宏大爆破、猛狮科技、华东重机、百隆东方 2012-06-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