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6-25 作者: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建立合理、规范、有序的银企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石。不过,从现在中国经济运行的态势来看,银企关系扭曲已成为制约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特别是在当前实体经济面临困境的情况下,进一步理顺和调整银企关系,改变实体经济演变成为银行业打工的“牛仔”这样一种尴尬角色,尽快形成银企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就显得格外必要和紧迫了。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的形势日渐复杂,企业经营的困难程度在进一步加剧。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下行态势较为明显。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方面,对未来盈利预期的悲观导致投资需求不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和对未来收入预期的谨慎使得消费需求低迷,而外围经济的衰退又使得国外需求严重萎缩,出口形势更为严峻。另一方面,微观主体企业的生产景气度不高,汇丰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预览值为48.1,创七个月新低。其中,新出口订单降至45.9,是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点。 具体来看,国民经济的最大难题就在于实体经济的不振。根据上市公司已经披露的2012年中报预报,截至目前,有40%公司“中考”成绩不容乐观,其中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等行业业绩数据仍然疲弱。在其余60%业绩预喜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业绩同比增长幅度也并不大。 相比之下,银行业的业绩却是一枝独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约500家法人机构,近年无一家亏损。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近4000家法人机构,只有极少数农村信用社可能存在亏损,其余均为高盈利。据统计,我国A股市场上金融企业利润占比从2005年的不到30%快速上升到2011年的43%,16家上市银行创造了8824亿元的利润,平均每家坐享551亿元的利润,而A股除银行以外的2400余家上市公司仅仅创造了1万亿元的利润,平均每家的利润额为4.8亿元。而今年的中报数据显示,上市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仍然达到20%、利润也继续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 实体经济的低迷与银行业的强势上升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在导致实体经济成本上升、盈利下降的诸多因素中,财务成本的急剧上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钢铁行业为例,根据有关部门对全国70多家大众型钢厂的财务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全年大中型钢厂的利润总额为875亿,但包括贷款利息、汇票贴息等在内财务成本总额达到了621亿,利润与财务费用比达到了1:0.7。到了2012年,财务成本进一步上升,继2011年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同比上升33.79%后,今年前4个月再次上升近40%。根据测算,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目前的融资成本高达20%-30%,而且银行贷款中的现汇只有30%-40%,其余都以承兑汇票支付,贴现利息达到10%以上。这种情况在石化行业中也普遍存在,该行业的下游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银行贷款的支付方式多为承兑汇票,财务成本同样十分沉重。 其结果,实体企业大多变成了替银行打工的“打工仔”,辛辛苦苦挣得的钱几乎都以利息和费用的方式交到了银行的手中。据统计,今年1-4月份全国70余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为11亿,而这些钢厂同期的贷款利息、“贷款顾问费”以及水利建设基金等各种财务费用总额竟高达256亿,后者是前者的23倍多。根据有关调查,在导致企业财务费用成本上涨的原因中,央行加息只占到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由于银行向企业私自收取“贷款咨询费”、“专家顾问费”等许多不明不白的费用和银行自主上调利率等非正常因素所导致的。 之所以出现企业像“打工仔”似的给银行打工的现象,关键原因还在于金融牢牢掌握着对现代经济的控制权。而在金融垄断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将变得更为突出。有人认为,中国存在着这么多的银行,市场竞争不是很充分吗?其实这只是个误解。在我国的银行业中不仅存在着国有银行在规模上的巨大优势,而且对新进入者有着近乎苛刻的限制条件,造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少数国有银行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格局。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企业甚至一度登上了“全球500强”的最高宝座。但是,规模并不完全等同于竞争力。银行业的效率不高,跟管理成本高企、治理结构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金融行业2009年每家公司的管理费用平均高达117亿元,是A股整体水平的22倍。人工成本是管理成本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金融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居各行业之首,而银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又居金融业之首。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银行又是资金的掌控者,在资金普遍短缺的市场中,银企关系平等的伙伴关系极容易被打破。在监管制度有漏洞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银行就有可能采取多种手段向贷款者擅自涨价甚至“寻租”。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就是银行的乱收费、高收费问题突出。一些商业银行收费种类复杂、名目繁多,少则几十项,多者数百项。这些收费项目绝大部分由各商业银行总行制定,只需报经专业监管部门备案即可收取。据统计,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5149亿元,相当于净利息收入的24%,增长46.3%,显著高于净利息收入增幅。 与此同时,各项服务收费持续提高,据银行业协会数据,2011年银行业各类服务项目共计1076项,其中收费项目850项。有机构计算,银行收费项目近十年增长了10倍。还有些银行机构借贷款之机收取所谓的“贷款咨询费”、“专家顾问费”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贷款企业的财务成本。 更厉害的是,在利率存在一定浮动空间、银行对利率调整具有部分自主权的情况下,一些银行依据贷款对象不同而实行不同的利率水平。由于息差收入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银行大多数存在着将利率水平提高到上限的动力,以维持一定的息差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3月份,银行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70.43%,比年初上升4.41个百分点,而执行下浮利率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仅有4.62%和24.95%。 这就是说,银行净息差每提高0.1个百分点,1万亿元贷款就增加利息纯收入10亿元。统计表明,2011年底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44.5万亿,如果净息差提高0.2个百分点,那么利息纯收入就将增加890亿元,相当于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加额2775亿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人均净利润增加约4万元,也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人均净利润的约80%。 国有大型企业尚且成了银行的“打工仔”,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的境况就更糟糕。他们要么就是贷不到款,被迫转向民间高利贷市场寻求资金,要么就要向金融机构伸出求援之手。在央行最近一段时间执行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后,中小企业的贷款境遇也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根据有关部门对部分地区的调查,大多数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最低也需较基准上浮30%,最高接近200%。甚至有银行为保证自己的收益不下降,对于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定出更高的利率水平,以便把大企业贷款中减少的收益从小微企业身上找回来。 一般来说,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金融业作为实体经济的融资服务提供商,其合理的利润空间不可能长期超过实体经济的平均回报率。但恰恰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的倒挂,直接导致了企业给银行打工的局面。我国大部分实体经济的平均利润率都在10%以下,一些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甚至还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从而陷入了挣得钱还不够还银行贷款利息的窘境。 由此可见,银企关系的扭曲已经成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并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如何改善银企关系,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共同发展,就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首先,必须坚决清理银行业乱收费和高收费的现象,规范银行各项收费标准,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企业除了要承担银行的贷款利息外,各种各样的收费项目也大大地增加了其财务负担。清理银行乱收费,应从加强监督管理体制入手,增加各项合理收费的透明度,增强舆论和社会监督的力量,使银行的行为更为规范和公平。 其次,打破银行业垄断、增加银行业竞争,这是破解银企关系扭曲的根本之道。企业之所以会演变成为银行打工的“杨白劳”,很大程度上与银行业的供给不足、缺乏竞争有关。在近期开始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以及银监会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中,均提出了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的鼓励性条件。根据银监会2011年年报,在股份制和城商行总股本中,民营资本占比分别达到42%和54%。很显然,在此利好下,上述比重将有望得到持续提高,银行业供给垄断的局面将进一步被打破。 最后,银行业应转变服务观念,充分认识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的关系。事实上,银行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虽然短期内能获得一定的高利润,但最终会失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只有两者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和共同发展,使虚拟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取得双赢的结局。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