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日召开的G20洛斯卡沃斯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宣布支持并决定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数额为43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日本和德国。 增加IMF的资金资源和贷款能力,是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的必然。IMF作为金融危机发生时全球金融秩序监管者和最后贷款人,面对目前不稳定的经济形势,必须未雨绸缪。 从中国角度看,积极参与共同应对危机,也是改善经济外部环境的应然之举。鉴于欧债危机的严重程度,在IMF贷款能力增强之后,欧元区将是主要受益人。而欧元区防止崩溃的防火墙越坚实,中国出口环境急剧恶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需要强调的是,此次中国向IMF增资430亿美元,并非无偿捐资,而是对于外汇储备的合理投资运用。首先,430亿美元承诺的是需要资金时的借款规模,而不是实际使用资金,这笔钱也仍然由中国管理。其次,由于IMF是最高地位的贷款人,其发行的票据信用可得到保证,以购买票据形式参与IMF增资,也就保证了收益安全性。从这个角度说,增资也可以视作是外汇储备管理的优化。同样作为外汇富裕国,日本向IMF增资600亿美元,也是出于同样考虑。 与日、德不同的是,中国对IMF增资的积极态度,还多了一点考虑,即对IMF改革的再次强调。中国增资,不仅是寻求外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也是基于IMF改革的承诺。早在2010年10月,在韩国庆州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已对IMF份额改革达成协议:IMF将在2012年之前向包括新兴国家在内代表性不足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按照这一路线图,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从原来的3.72%升至6.39%,投票权也将从原来的3.65%升至6.07%。然而,2012年已经过半,这一改革因为美国拖延仍没有落实。 因此,中国增资不是无条件的,IMF能否完善份额和治理结构,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权重,将决定今后中国与IMF合作的方式和水平。
|